iso file download
ICS 65.020.20 B16 DB46 海 南 省 地 方 标 准 DB 46/ T 276—2014 咖啡黑(枝)小蠹防治技术规程 2014 - 02 - 13 发布 海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4 - 03 - 01 实施 发 布 DB46/ T 276—2014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香料饮料研究所提出。 本标准由海南省农业厅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香料饮料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孙世伟、刘爱勤、谭乐和、桑利伟、苟亚峰、董云萍。 I DB46/ T 276—2014 咖啡黑(枝)小蠹防治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咖啡黑(枝)小蠹(Xylosandrus compactus (Eichhoff))的防治原则、防治原理、 防治措施等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中粒种咖啡(Coffea canephora Pierre ex Froehn)种植区咖啡黑(枝)小蠹的防 治。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4285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T 8321 (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NY/T 359 咖啡 种苗 DB46/T 274 中粒种咖啡栽培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侵入孔 咖啡黑(枝)小蠹入侵树株枝干时,穿凿树皮后留下的孔口。 3.2 坑道 咖啡黑(枝)小蠹成虫通过侵入孔深入木质部后,在枝干的髓心上下活动形成的亲代和子代共同生 活的孔道。 4 防治原则 4.1 应遵循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根据咖啡黑(枝)小蠹的发生为害规律,综合考虑影 响该虫发生的各种因素,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协调应用化学防治等措施,实现对咖啡黑(枝)小蠹的安 全、有效控制。 4.2 推荐的杀虫剂应是经国家、海南省农药管理部门登记的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咖啡黑(枝) 小蠹防治农药的使用应符合 GB 4285 和 GB/T 8321 的规定。 1 DB46/ T 276—2014 5 防治原理 根据咖啡黑(枝)小蠹为害状(参见附录A)及发生规律(参见附录B)采取农业防治、化学防治等 针对性的措施。 6 防治措施 6.1 严格检疫 严禁从咖啡黑(枝)小蠹发生地引进种苗、接穗或插条;一旦发现引进的种苗、接穗或插条带有咖 啡黑(枝)小蠹应焚烧或用化学药剂处理。 6.2 农业防治 6.2.1 培育壮苗 培育健壮种苗,种苗质量应符合NY/T 359 的要求。 6.2.2 清除、远离其它寄主 及时清除咖啡园区周边野生寄主植物;园区附近不宜种植可可、芒果、油梨等其它咖啡黑(枝)小 蠹寄主植物。 6.2.3 加强田间管理 适量施用磷、钾肥,适当增施有机肥,合理灌溉,提高植株抗性;及时做好除草、修枝整形等田间 管理工作,保持咖啡园田间卫生,具体按照DB46/T 274规定执行。 6.2.4 田间巡查监测 每月巡查1次,重点检查1~2 年生的结果枝和嫩干,发现植株上有侵入孔、粉柱或粉末等被害状时 (参见附录B),应及时采取物理防治或化学防治等措施处理。 6.2.5 清除受害枝条 及时剪除呈为害状的枝条并带出园外集中烧毁或深埋。每年2 月份之前,结合冬春修枝整形清除受 害枝条。 6.3 化学防治 6.3.1 于每年 2~4 月份为害高峰期,使用 2.5% 溴氰菊酯乳油 1 000 倍液,或 48% 毒死蜱乳油 1 000 倍液进行喷雾,杀死坑道外活动的成虫。 6.3.2 从咖啡植株枝干的侵入孔注入 48% 毒死蜱乳油 500 倍液,或 1.8% 阿维菌素乳油 500 倍液,或 2.5% 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 500 倍液,并用粘土封堵侵入孔。每隔 7 d 注药 1 次,连续注药 2 次。 2 DB46/ T 276—2014 AA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咖啡黑(枝)小蠹为害状及识别特征 A.1 分类地位 A.2 为害状 A.2.1 咖啡黑(枝)小蠹以雌成虫钻蛀咖啡枝条及嫩干,导致后期枝条枯死、折断或植株早衰。雌成 虫在侵入孔里的穴状交配室内交配后由侵入孔飞出,并在附近枝干上不断咬破寄主表皮,待选择到适宜 处便蛀一新侵入孔并由此蛀入枝干髓部,然后纵向钻蛀形成坑道,后产卵于坑道内;幼虫孵化后不再钻 蛀新坑道,老熟后即在坑道内化蛹、羽化。 A.2.2 咖啡枝条被咖啡黑(枝)小蠹钻蛀后,首先在侵入孔周围出现黑斑;而被蛀枝条是否枯死视其 枝条大小及其所蛀坑道长度而定。长度超过3 cm时,大约15 d后叶片干枯,导致整枝枯死;直径较大的 枝条,所蛀坑道长度不超过3 cm时,在侵入孔周围长出大量分生组织形成瘤状突起,而使枝条不致枯死, 但多数也因后期果实的重量而压折,严重影响咖啡的产量。嫩干被咖啡黑(枝)小蠹钻蛀后,一般不会 导致嫩干枯死,但会影响树干水分及养分运输,导致后期植株早衰。 A.3 识别特征 A.3.1 成虫 雌成虫体长1.6 mm ~1.9 mm,宽0.7 mm ~0.8 mm,长椭圆形,刚羽化时为棕色后渐变为黑色,微 具光泽,触角锤状,锤状部圆球形。前胸背板半圆形,前缘有1 排刻点,6~8 个。鞘翅上具较细的刻 点,刚毛细而柔软。前足胫节有距4 个,中后足胫节分别有距7~9 个;雄成虫体长0.7 mm~1.l mm, 宽0.4 mm~0.5 mm,红棕色,略扁平,前胸背板后部凹陷,鞘翅上具较细的刻点,刚毛较长而稀少。 A.3.2 卵 卵长0.5 mm,宽0.3 mm,初产时,白色透明,后渐变米黄色,椭圆形。 A.3.3 幼虫 老熟幼虫体长1.3 mm,宽0.5 mm,全身乳白色。胸足退化呈肉瘤凸起。 A.3.4 蛹 裸蛹,白色,雌蛹体长2.0 mm,宽0.9 mm,雄蛹长1.1 mm,宽0.5 mm。 B 3 DB46/ T 276—2014 附 录 B (资料性附录) 咖啡黑(枝)小蠹发生规律 B.1 田间发生动态 该虫在海南每年发生6~7 代,全年世代重叠,每个世代历期长短随季节而变化。在整个发生期, 旬平均雨量、旬平均湿度变化对虫口数量上升与下降的变化趋势影响不明显,但温度能显著影响虫口数 量。田间种群通常在1 月中旬开始出现,2 月中旬后,随着旬平均温度的波动上升,虫口急剧增加,3 月 中下旬为高峰期。高峰期后,随着旬平均温度的继续波动上升,虫口数量于4 月下旬开始锐减,7至10 月 田间虫口极少,11 月以后虫口逐渐回升并有受害枯枝出现。 B.2 行为习性 B.2.1 羽化及扩散 咖啡黑(枝)小蠹主要以雌成虫钻蛀为害中粒种咖啡树,很少为害小粒种咖啡树。新羽化的成虫在 侵入孔里的交配室内交配,雄成虫继续生活在原坑道内直至死亡,而雌成虫则自侵入孔飞出另找新的场 所钻蛀新坑道,飞出时间多在白天12︰00~14︰00。雌成虫有一定的飞行能力,但其扩散一般以爬行为 主。 B.2.2 取食及为害 雌成虫在原侵入孔附近枝条上不断咬破寄主表皮,待选择到适宜处便蛀一新侵入孔并由此蛀进枝条 髓部,然后纵向钻蛀形成坑道,此时不断有粉蛀状或粉末状木屑从侵入孔排出,侵入孔几乎全朝下;一 般1 头雌成虫钻蛀1 条坑道,坑道内所有其他个体均为其后代。7 d~10 d后坑道钻蛀完成,与此同时 成虫体上所带真菌孢子在坑道壁萌发出一层白色菌丝,作为幼虫和下代成虫的营养来源。 B.2.3 产卵及个体发育 雌虫产卵于坑道内,卵成堆,产卵量与雌成虫在不同时期所钻蛀的坑道长短有关,在成虫生殖高峰 期(3 月上旬~3 月下旬)坑道长一般为2 cm~4 cm,其中长度3 cm~4 cm的占80%,其产卵量多在15 粒 以上,最多达40~50 粒;而在种群数量锐减阶段,坑道长一般为1 cm左右,产卵量5 粒以下,个别达9~ 10 粒。幼虫孵化后即取食坑道壁上菌丝,不再钻蛀新坑道,老熟幼虫即在坑道化蛹、羽化。在整个子 代发育过程中雌成虫一直成活,守候在坑道直到子代大部分或全部化蛹,或个别新成虫羽化,老成虫才 死亡或爬出坑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pdf文档 DB46-T 276-2014 咖啡黑(枝)小蠹防治技术规程 海南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8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8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46-T 276-2014 咖啡黑(枝)小蠹防治技术规程 海南省 第 1 页 DB46-T 276-2014 咖啡黑(枝)小蠹防治技术规程 海南省 第 2 页 DB46-T 276-2014 咖啡黑(枝)小蠹防治技术规程 海南省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6 13:03:03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