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65.020.20 B 39 DB51 四 川 省 地 方 标 准 DB51/T 1867—2014 袋栽黑木耳生产技术规程 2014 - 11 - 11 发布 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4 - 12 - 01 实施 发 布 DB51/T 1867—2014 目 次 前 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产地环境 .......................................................................... 2 5 生产管理 .......................................................................... 2 6 病虫害防治 ........................................................................ 4 7 采收 .............................................................................. 5 8 转潮管理 .......................................................................... 5 9 菌渣处理 .......................................................................... 5 附录 A(资料性附录) 培养基配方(推荐) .............................................. 6 I DB51/T 1867—2014 前 言 本标准按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进行编写。 本标准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四川省农业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 本标准由四川省农业科学院食用菌开发研究中心、宣汉县农业局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姜邻、李远江、王红、唐利民、王智德、王蓓、郝界、周洁。 II DB51/T 1867—2014 袋栽黑木耳生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黑木耳生产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生产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转潮管理及菌 渣处理。 本标准适用于四川省黑木耳熟料袋栽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 19169 黑木耳菌种 GB/T 12728 食用菌术语 NY 5099 无公害食品 食用菌栽培基质安全技术要求 NY 5358 无公害食品 食用菌产地环境条件 DB51/ 336 无公害农产品(种植业)产地环境条件 DB51/ 337 无公害农产品农药使用准则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菌种 culture 生长在适宜基质上具结实性的菌丝培养物,包括母种、原种和栽培种。 [GB/T 12728术语和定义2.5.6] 3.2 栽培种 spawn 由原种移植、扩大培养而成的菌丝体纯培养物。栽培种只能用于栽培,不可再次扩大繁殖菌种。也 称三级种。 [GB/T 12728术语和定义2.5.9] 3.3 耳床 mushroom bed 在出耳场地上按照一定宽度(管理方便为准)规划的摆放出耳袋的畦(厢)。 1 DB51/T 1867—2014 4 产地环境 4.1 环境选择 生产场地的环境条件应符合NY 5358的规定。 4.2 场地选择 栽培场地要求平坦,不积水,便于灌溉,可利用稻田、空闲地、果林行间等作为栽培场地。 4.3 生产用水 培养料配制用水应符合DB51/336灌溉水质量的规定,出耳管理用水应符合GB5749的规定。 5 生产管理 5.1 栽培季节 黑木耳子实体生长发育温度15℃~28℃,适宜温度为18℃~25℃。通常自然条件下, 8月至10月制 袋,11月中旬开始出耳,翌年3~5月可继续出耳。其它地区应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合理安排生产季节。 5.2 栽培方式 熟料袋栽,菌袋四周开口或刺孔,全日光露地或搭建四周敞开、顶部盖薄膜的遮雨棚出耳。 5.3 培养料配方与配制 5.3.1 材料选择 培养料以杂木屑为主,棉籽壳、玉米芯、甘蔗渣等农林副产物也可作为黑木耳栽培的原材料,米糠、 麦麸等可作为黑木耳栽培的辅料,所有原料应符合NY 5099的要求。栽培基质配方见附录A。 5.3.2 培养料的预处理 枝条、农作物秸秆等原材料粉碎;玉米芯等颗粒较大或质地较硬的原材料用清水或石灰水预湿处理 12h~24h。 5.3.3 配制方法 先将各种干料按比例混合,加水充分搅拌均匀,再加入已预湿的原料一同搅匀,含水量55%~60%。 5.4 装袋灭菌 5.4.1 菌袋材料与规格 常 压 灭 菌 用 高 密 度 低 压 聚 乙 烯 塑 料 袋 , 规 格 为 15cm×55cm ~ 65cm×0.045cm ~ 0.05cm 或 17cm×33cm×0.045cm~0.05cm的折角袋。 5.4.2 装袋方法 机械辅助装袋,装料要松紧适度、均匀一致。袋口用绳子扎好,当天装袋,当天灭菌。 5.4.3 2 灭菌 DB51/T 1867—2014 常压灭菌当料温达100℃后,保持恒温15h~20h. 5.5 接种 5.5.1 接种室消毒 随时保持接种室内的清洁卫生,灭菌后的料袋放入接种室,用卫生消毒剂喷雾消毒,待料温降至28 ℃以下,用气雾消毒剂熏蒸2h~3h。接种前30min,再用卫生消毒剂喷雾消毒。 5.5.2 品种选择 5.5.2.1 选择原则 选用抗病虫、优质高产、抗逆性强、商品性好的品种。 5.5.2.2 菌种来源 菌种应来自经地方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具有资质的菌种生产经营者。 5.5.2.3 菌种质量 应符合GB19169的规定。 5.5.3 接种方法 手、种瓶(袋)外壁用75%酒精或卫生消毒剂消毒。用经火焰灭菌后的接种工具去掉上层老化菌种, 长的料袋接种面用75%酒精擦拭消毒,用消毒的打孔钉(塑料、木棒或铁棒制作)在接种面纵向均匀打3 个接种穴;或者在两对面打5个接种穴,一面3个,一面2个,错开排列。穴径1.5㎝,深2㎝,边打穴, 边接种,边套外袋。打穴、接种、套外袋须顺序完成。短的料袋将栽培种接入袋口,适当压实,迅速封 好袋口。用种量为一袋栽培种(1kg)接20袋~25袋。 5.6 发菌培养 5.6.1 培养室消毒 彻底打扫室内清洁卫生,喷洒杀菌杀虫剂,关闭门窗,用气雾消毒剂熏蒸,使用药剂应符合DB 51/337 的规定。 5.6.2 培养条件 接种后的菌袋及时运入已消毒的培养室内,长袋“井”字形交叉重叠排放,或积木式排放;短袋层 架立式排放。排放密度和高度根据当时的气温决定。发菌期室温控制在25℃~26℃,7d~10d菌丝定植 封面后,室温逐渐降低至22℃~24℃。前7d菌丝没封口前可不通风,后期每天1~2次,每次30min,空 气相对湿度控制在60%~70%,遮光培养。 5.7 出耳管理 5.7.1 出耳场地 选用地势平坦、靠近水源、排灌方便的田地作为出耳场地。 5.7.2 场地整理 3 DB51/T 1867—2014 清除杂物,平整场地,在地面上规划出1m~1.2m宽、长度不限的耳床,耳床间距50㎝作为人行道, 长袋需在耳床上设置排袋架,架高25cm,架上设置排袋横杆或拉线,间隔20cm。场地四周开好排水沟, 消毒杀虫,使用药剂应符合DB51/337的规定。如场地较干,在使用之前要浇一次透水,使土壤湿润。 5.7.3 刺孔养菌 菌袋经过40d~50d培养,转入出耳阶段,须在菌袋四周开出耳口。开口需在晴天,环境清洁的地方 集中进行,开口前菌袋外表用0.2%高锰酸钾溶液擦拭表面消毒。出耳口有划口和刺孔等方法,目前以刺 孔为主。刺孔的工具为滚板或黑木耳专用刺孔机,刺钉长2㎝、粗0.4㎝,孔深0.5㎝~1㎝,呈“品”字 型排列,短袋刺孔60~120个,长袋120~180个。刺孔后,集中排放在出耳架上,盖上薄膜保湿,促使 刺孔处菌丝尽快愈合扭结形成原基。 5.7.4 排袋 短袋直立摆放在耳床上,间距8㎝~10㎝,呈“品”字排列;长袋斜靠于耳床的排袋架上,间距8 ㎝~10㎝。 5.7.5 催耳 给予自然光照,加大温差刺激,湿度85%左右,干湿交替,促使原基形成并逐渐分化形成耳芽。 5.7.6 耳片生长期环境调控 5.7.6.1 温度 适宜出耳温度18℃~25℃。 5.7.6.2 湿度 空气相对湿度85%~95%,干湿交替管理。幼耳阶段湿度稍低,轻喷微喷,每天1次。耳片生长旺盛 期,增加喷水次数和喷水量,提高空气湿度。 5.7.6.3 光照 自然光照。 5.7.6.4 空气 保持耳场内空气流通、新鲜。 6 病虫害防治 6.1 农业防治 选用抗病虫优良品种,把好菌种质量关;对培养基进行彻底灭菌;接种室、培养室及出耳场地使用 前严格消毒杀虫;及时清除废弃料,保持环境清洁卫生;创造适宜的生长环境。 6.2 物理防治 选用黄板纸、糖醋液、频振式杀虫灯等诱杀害虫。 6.3 4 生物防治 DB51/T 1867—2014 使用植物源农药和微生物农药等防治病虫害。 6.4 化学防治 耳场及环境消毒使用化学农药应执行DB51/337的规定。宜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与环境相容性好 的农药。严格执行农药安全间隔期,出耳期不使用化学农药。 7 7.1 采收 采收标准 耳片充分展开变软,耳根收缩变小,腹面有孢子产生时即可采收。采前停止
DB51-T 1867-2014 袋栽黑木耳生产技术规程 四川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2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2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5 08:12:09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