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65.020.20 B16 DB35 福 建 省 地 方 标 准 DB35/T 1379—2013 李树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规范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Plums Disease and Pest Integrated Control 2013 - 12 - 04 发布 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4 - 03 - 01 实施 发 布 DB35/T 1379—2013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提出。 本标准由福建省农业厅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福建省农业厅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处。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余德亿、姚锦爱、黄佳佳、陈华、黄鹏、王长方、王阿隆。 I DB35/T 1379—2013 李树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李树病虫害的防治策略、综合防治方法及主要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措施。 本标准适用于李树的病虫害防治。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资料)适用于本文件。 GB 4285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T 8321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第199号(2002年)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李树物候期 李树年生长周期中,随着春夏秋冬的交替,各器官发生相应的变化,划分为萌芽和开花期、新梢生 长和果实发育期、果实采收和生长恢复期、落叶和休眠期等。 3.2 防治指标 有害生物为害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与防治费用相当时有害生物种群密度的最小数值。 4 防治策略 李树病虫害的防治应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以种植李树抗病虫品种和健身栽培为基 础,根据李树各个物侯期合理选择应用农业、物理、生物、农药等防治方法,经济、安全、有效、持续 地控制病虫害。 5 5.1 综合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 5.1.1 品种选用 1 DB35/T 1379—2013 新植李园或旧园改造时,应因地制宜选用抗主要病虫害的品种。 5.1.2 修剪 生长期结合疏枝、疏果,剪除病虫枝条、叶、果;剪下的枝条、叶、果应带出李园,集中销毁。 5.1.3 肥水管理 合理追施速效性氮、磷、钾肥料,增施发酵腐熟畜、禽粪便等有机肥,配合施用硼、钙、镁、锌等 多种中、微量元素肥料。合理排灌水,地势低洼和土壤黏重的李园应防止积水。 5.1.4 清园 休眠期,结合冬季李园管理: a) 翻耕树盘,疏松土壤; b) 刮除树干粗皮、翘皮和病变组织,及时用 3°Be~5°Be 石硫合剂刷涂覆盖刮除部位,将刮除的 病组织带出李园统一烧毁; c) 剪除病虫枝。 5.2 物理防治 5.2.1 人工捕杀 天牛、金龟子成虫发生高峰期,可在早晨或阴天摇动树干,振落成虫,人工捕杀。检查树体,发现 产卵痕迹,可用刀子挖除虫卵;发现蛀孔,可用尖细铁丝或钢丝从蛀孔插入,反复刺杀。 5.2.2 诱杀 可设置频振灯、黄板、糖醋液等诱杀食心虫、天牛、蚜虫和夜蛾等成虫。 5.2.3 树干涂白或包扎 早春和秋季在李树干和树枝上用果树涂白剂(石硫合剂原液0.5 kg、食盐0.5 kg、生石灰3 kg、油 脂适量、水10 kg)涂白或包扎塑料薄膜、麻袋和草绳等。 5.3 生物防治 5.3.1 保护和利用天敌 在李树行间种植三叶草、百喜草等有益草种保护天敌。搜集瓢虫、草蛉、螳螂等天敌的越冬成虫或 卵块迁入室内保护,翌春天气回暖时再迁回李园。 5.3.2 释放天敌 害虫发生初期在李园释放捕食螨、瓢虫、草蛉等天敌。 5.3.3 害虫性信息素的利用 园中悬挂食心虫、天牛和夜蛾等害虫性信息素诱捕器。 5.4 农药防治 根据病虫害的测报结果,按GB 4285、GB/T 8321、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第199号规定选择和 使用适宜的农药品种。 2 DB35/T 1379—2013 6 主要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措施 6.1 萌芽和开花期 6.1.1 主要防治对象 细菌性穿孔病、天牛和蚜虫等。 6.1.2 防治措施 针对6.1.1防治对象宜选择采用下列防治措施: a) 萌芽后结合摘心、疏花,剪除病虫为害的枝条、芽和花,带出李园,集中销毁。 b) 开花前,成年树每株撒施或穴施 0.3 kg~0.5 kg 的 15-15-15 型三元复合肥和 0.05 kg~0.1 kg 的农用硼砂。开花后 7 d 追肥,可株撒施 0.5 kg~1.5 kg 的农用尿素或 1.5 kg~2.5 kg 的硫 酸铵;盛花期可喷施 1 次 0.2%~0.3%的农用硼砂水溶液。 c) 树干发现天牛的蛀孔,按 5.2.1 的方法防治。 2 2 d) 在园内悬挂黄板(20 cm×25 cm) ,悬挂密度为 200 片/hm ~300 片/hm ,悬挂高度 1.5 m~1.8 m、板间距 5 m~7 m。 e) 细菌性穿孔病发生初期(每叶病斑<3 个或每叶病斑面积占全叶面积≤5%),可叶面喷施硫酸 锌石灰液(硫酸锌 0.25 kg、石灰 1 kg、水 60 kg)或适宜在李树上使用的杀菌剂;达防治指 标时(每叶病斑≥3 个或每叶病斑面积占全叶面积>5%),可轮换使用适宜在李树上使用的农 用抗生素或其它杀菌剂。 f) 天牛发生初期(虫株率<5%),可往蛀孔内塞入黄豆大小的樟脑丸 2~4 粒,并用黄泥封口;达 防治指标时(虫株率≥5%),可视蛀孔大小深浅往蛀孔内塞入适宜在李树上使用且挥发性较强 的杀虫剂,再用黄泥封口。蚜虫发生初期(虫口密度<500 头/百株),可叶面喷施适宜在李树 上使用的杀虫剂;达防治指标时(虫口密度≥500 头/百株) ,可轮换使用适宜在李树上使用的 杀虫剂。 6.2 新梢生长和果实发育期 6.2.1 主要防治对象 细菌性穿孔病、炭疽病、流胶病、食心虫、天牛、红蜘蛛和金龟子等。 6.2.2 防治措施 针对6.2.1防治对象宜选择下列防治措施: a) 结合修剪,剪除病虫为害的枝、叶和幼果,带出李园,集中销毁。 b) 第1次生理落果期,叶面喷施0.3%~0.5%的磷酸二氢钾肥料水溶液1~2次;第2次生理落果期, 撒施或穴施0.5 kg~0.7 kg的15-15-15型三元复合肥与0.2 kg的硫酸钾肥料;硬核期,每株撒 施或穴施1.5 kg~2 kg的15-15-15型三元复合肥,并注意防涝;果实膨大期,叶面喷施0.3%~ 0.5%的磷酸二氢钾肥料或0.5%~0.8%的氯化钙肥料或0.3%的氯化钾肥料或0.3%的硫酸钾肥料 水溶液2~3次,每次间隔5 d~15 d。着色期,每株撒施或穴施0.2 kg的硫酸钾肥料。 c) 检查树体,发现天牛产卵痕迹和蛀孔,按5.2.1的方法防治。 2 2 d) 园内每2 hm ~3 hm 安装1盏频振式杀虫灯,杀虫灯按棋盘式分布,离地面高度1.5 m~1.8 m, 间距180 m~200 m;或设置糖醋混合液(红糖1 kg、酒精度≥41%vol的白酒1 kg、醋酸含量3%~ 5%的食醋4 kg、水16 kg,或酒精度≥41%vol的白酒1 kg、水10 kg、红糖4 kg、醋酸含量3%~ 3 DB35/T 1379—2013 5%的食醋6 kg、李叶捣烂汁0.5 kg、2.5%溴氰菊酯乳油10 ml)诱杀点,糖醋混合液诱杀点60 2 2 个/hm ~90个/hm ,每点间距10 m~15 m,悬挂高度1.5 m~1.8 m;或设置性信息素诱捕器悬 2 挂点(其中,天牛性信息素悬挂点1个/hm ,每点间距40 m~60 m,悬挂高度1.5 m~1.8 m; 2 2 食心虫性信息素诱捕器90个/hm ~120个/hm ,每点间距8 m~10 m,悬挂高度1.5 m~1.8 m)。 e) 细菌性穿孔病药剂防治措施按6.1.2的方法。炭疽病发生初期(每果直径3 mm以下的分散零星 小病斑≤2个或每叶病斑面积占全叶面积≤5%),可果面和叶面喷施适宜在李树上使用的农用 抗生素或其它杀菌剂;达防治指标时(每果直径3 mm及3 mm以上的病斑>2个或每叶病斑面积 占全叶面积>5%),可轮换使用适宜在李树上使用的杀菌剂。流胶病发生初期(每株病斑≤4 个),可枝干喷施适宜在李树上使用的农用抗生素或其它杀菌剂;达防治指标时(每株病斑> 4个),可轮换使用适宜在李树上使用的杀菌剂。 f) 食心虫发生初期(卵果率<0.5%或幼虫蛀入果实前),可树冠和果面喷施适宜在李树上使用的 杀虫剂;达防治指标时(卵果率≥0.5%或初见幼虫蛀入果实),可轮换使用适宜在李树上使用 的杀虫剂。天牛药剂防治措施按6.1.2的方法。红蜘蛛发生初期(虫口密度≤2只/叶),可叶 面喷施适宜在李树上使用的杀螨剂;达防治指标时(红蜘蛛虫口密度>2只/叶),可轮换使用 适宜在李树上使用的杀螨剂。金龟子发生初期(虫口密度<2只/株或株受害率<5%或果实受害 率<3%),可树冠和枝干喷施适宜在李树上使用的杀虫剂;达防治指标时(虫口密度≥2只/ 株或株受害率≥5%或果实受害率≥3%),可轮换使用适宜在李树上使用的杀虫剂。 6.3 果实采收和生长恢复期 6.3.1 主要防治对象 细菌性穿孔病、流胶病、天牛、红蜘蛛和夜蛾等。 6.3.2 防治措施 针对6.3.1防治对象宜选择采用下列防治措施: a) 采果后结合修剪,剪除折断枝、枯枝、徒长枝和病虫枝,拾取落地的虫果,带出李园,集中销 毁。 b) 采果后,每株撒施或穴施0.3 kg的15-15-15型三元复合肥和0.2 kg的农用尿素,宜根据条件增 施5 kg~10 kg的发酵腐熟畜、禽粪便等有机肥,并适当灌水。 c) 刮除流胶病病变组织,后及时刷涂3°Be~5°Be石硫合剂等药剂保护伤口。 d) 按5.2.1的方法防治天牛。 e) 在园内按6.2.2的方法安装频振式杀虫灯;或在园内按6.1.2的方法悬挂黄板;或在园内按6.2.2 的方法设置糖醋混合液诱杀点;或在园内按6.2.2的方法设置性信息素诱捕器悬挂点,其中夜 2 2 蛾性信息素诱捕器90个/hm ~120个/hm ,每点间距8 m~10 m,悬挂高度1.5 m~1.8 m。 f) 按6.1.2的方法防治细菌性穿孔病;按6.2.2的方法防治流胶病;天牛药剂防治措施按6.1.2的 方法;红蜘蛛药剂防治措施按6.2.2的方法。夜蛾发生初期(虫口密度≤3只/株),可树冠和 果面喷施适宜在李树上使用的杀虫剂;达防治指标时(虫口密度>3只/株),可轮换使用适宜 在李树上使用的杀虫剂。采
DB35-T 1379-2013 李树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规范 福建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2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2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5 08:03:26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