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o file download
ICS 65.020 B 16 河 DB41 南 省 地 方 标 准 DB41/T 1244—2016 食用菌主要病虫害防控技术规程 2016 - 03-31 发布 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6 - 07-01 实施 发 布 DB41/T 1244-2016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河南省食用菌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周口市农业科学院、周口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黄桃阁、闻亚美、王生军、段亚魁、史国敏、罗峰。 I DB41/T 1244-2016 食用菌主要病虫害防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食用菌主要病虫害防控的术语和定义、主要病害及其防控、主要虫害及其防控。 本标准适用于食用菌主要病虫害的防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4285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T 8321 (所有部分)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 9687 食品包装用聚乙烯成型品卫生标准 GB 9688 食品包装用聚丙烯成型品卫生标准 GB/T 12728 食用菌术语 NY/T 393 绿色食品 农药使用准则 NY/T 528 食用菌菌种生产技术规程 NY/T 1742 食用菌菌种通用技术要求 NY/T 2375 食用菌生产技术规范 NY 5099 无公害食品 食用菌栽培基质安全技术要求 NY 5358 无公害食品 食用菌产地环境条件 农业部第 62 号令《食用菌菌种管理办法》(2006 年) 3 术语和定义 GB/T 12728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病原物 引起食用菌发病的真菌、细菌和病毒统称为病原物。 3.2 辐射灭菌 利用辐射(波动或粒子在空间高速运行)产生的能量进行杀灭微生物的方法。 3.3 光源诱杀 在栽培场所设置害虫正趋性的光源和捕杀器具,将害虫诱集到光源处,集中杀灭害虫的方法。 3.4 农业防控 利用农业措施创造适宜食用菌健壮生长的环境条件,而不利于病虫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抑制病虫 1 DB41/T 1244-2016 生长,从而达到防控病虫害发生的目的。 3.5 物理防控 利用物理的防治方法,直接消灭或恶化生长环境中的病原物,达到抑制或消灭病原物的方法。 3.6 生物防控 利用生物或生物代谢产物防控病虫害发生的方法。 3.7 化学防控 应用化学药物抑制或杀灭病原物和害虫发生的方法。 3.8 人工防控 人工捕捉害虫(如个体较大、行动迟缓的害虫——蛞蝓,马陆等)或人工切除(挖除)病斑或罹病 子实体,作为其他防控办法的重要辅助手段。 4 主要病害及其防控 4.1 菌丝体期的主要病害及防控 4.1.1 主要病害 菌丝体期的主要病害有木霉、青霉、曲霉、毛霉、根霉、链孢霉、酵母菌、黏菌等菌物和各种细菌、 病毒等。其被害症状及发生条件见附录 A 表 A.1。 4.1.2 病害防控措施 4.1.2.1 农业防控 4.1.2.1.1 场地选址 按 NY 5358 规定执行。 4.1.2.1.2 菇房设置和建造 应符合 NY/T 528 中 4.3.1 的规定。 4.1.2.1.3 设备设施 应符合 NY/T 528 中 4.4 的规定。 4.1.2.1.4 环境消毒 菇房、晒场、院落及四周应定期打扫,清除垃圾、杂草和废料,保持清洁卫生,定期严格消毒,消 毒方法见附录 A。菌种厂的无菌室、冷却室、接种室、培养室、保藏室、栽培场(菇房、菇棚)除了用 消毒剂进行严格地消毒外,还应用紫外线消毒灭菌法、臭氧消毒灭菌法等杀灭空气中的杂菌。双孢菇、 草菇等栽培床架,使用前用清水擦洗,再用 5%的石灰水,或 10%漂白粉水冲洗,或用(3~5)波美度的 石硫合剂喷洒。 4.1.2.1.5 原料配制 2 DB41/T 1244-2016 原辅材料选择应符合 NY 5099 的规定。在制作食用菌菌种和栽培生产时,要根据各菇(耳)种对营 养和理化条件的要求,采用合理的培养基配方进行科学配制。操作按 NY 2375 规定执行。 4.1.2.1.6 培养料处理 培养料拌匀后,停放 3 个小时以上,以便使水浸入料内。玉米芯要提前预湿透,防止吸水不透。培 养料经过发酵后使用,可以提高菌袋的发菌成功率。双孢菇等草腐菌的培养料还应进行二次发酵。 4.1.2.1.7 调节料水比 生料栽培、熟料栽培培养料含水量应为 60%~65%为宜。发酵料栽培的发酵前培养料含水量应为 65%~75%,发酵后培养料应为 60%~65%为宜。 4.1.2.1.8 调节酸碱度 根据不同菇(耳)类、不同品种对酸碱度的不同要求,合理调节。一般菌丝体生长最适合的 pH 值 为 5.5~6.0。但草菇 pH 值 7~8.5,双孢菇 pH 值 6.5~7.5。 4.1.2.1.9 选用菌袋(瓶) 选用的菌袋(瓶)应符合 GB 9687、GB 9688 的要求。 4.1.2.1.10 培养料灭菌 培养料灭菌按照 NY/T 528 的规定操作执行。 4.1.2.1.11 覆土消毒 取表层 30 cm 以下的深层土壤,土粒暴晒 1d~2d,打碎、晒干后过筛(一寸或九目筛)。加入 800 倍 的高效氯氰菊酯溶液或 1500 倍水克霉灵(二氯异氰尿酸钠),边喷洒边堆放,堆成高和宽各 0.8 m 的长 堆,用薄膜覆盖密闭 24 h。摊开稍晾备用。 4.1.2.1.12 菌种选用 使用经省级以上审(认)定的品种,菌种质量应符合 NY/T 1742 及《食用菌菌种管理办法》的要求。 4.1.2.1.13 无菌接种 菌种、菌袋生产应按 NY/T 528 中无菌操作的要求执行。 4.1.2.1.14 菌丝培养 袋温应控制在 20℃~25℃;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 70%左右;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应控制在 0.1%~ 0.5%,氨气浓度不超过 0.001%;完全黑暗或微弱散射光。 4.1.2.1.15 检杂处理 接种 7 d 后进行第一次检杂,以后每隔 10d 检查一次,直到菌丝发满瓶(袋)。若发现杂菌污染,要 小心操作,控制杂菌蔓延传播。对污染较轻,可用 75%的酒精溶液注射患部。对污染较重,将污染菌瓶 或菌包挑出报废。对于如链孢霉、粘菌等孢子长出袋外的暴露型杂菌,要在分生孢子形成之前进行处理。 若分生孢子已成熟,应用湿布包裹感染部位,轻拿并移出培养室,减少震动,深埋销毁。 4.1.2.2 生物防控 3 DB41/T 1244-2016 利用某些有益生物或生物制品杀死或抑制杂菌,以菌治菌。 4.1.2.3 物理防控 用紫外线、臭氧和干热空气灭菌法杀灭空气中的杂菌。 4.1.2.4 化学防控 菇棚或种植场所应每隔 7d~10d 定期喷洒一次环境消毒剂。消毒剂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见附录 B。 4.2 子实体期主要病害及防控 4.2.1 主要病害 主要病害有褐腐病、褐斑病、软腐病、平菇黄菇病,平菇双孢菇胡桃肉状菌病,金针菇黑腐病等。 具体被害症状及发生条件见附录 A 表 A.2。 4.2.2 病害防控措施 4.2.2.1 农业防控 4.2.2.1.1 菇棚处理 4.2.2.1.1.1 暴晒消毒 待食用菌种植结束后,清出废菌袋,将种植棚上面塑料布和覆盖物去掉,通过春、夏两季风吹雨淋 和太阳暴晒对种植场所自然消毒。 4.2.2.1.1.2 石灰消毒 在种植食用菌前,将种植场所地面上撒一层厚约 0.3 ㎝的生石灰。 4.2.2.1.1.3 化学消毒 在每次种植前,将种植场所密封后喷洒场地杀菌剂(300 倍~500 倍食用菌专用场地消毒剂)和杀 虫剂(杀灭菊酯) ,进行杀菌、杀虫处理。 4.2.2.1.1.4 高温消毒 老菇棚重新使用前,将菇棚密封后利用太阳能和其它人工加温方法,使种植场所温度达到 55℃~ 60℃,持续 5d~10d。 4.2.2.1.2 轮作栽培 食用菌种植结束后的空闲季节可以和其它农作物或蔬菜轮作,改善种植环境。 4.2.2.1.3 摘除病菇 发病菇棚要及时清除病菇,并清理料面,防止二次感染。 4.2.2.1.4 降温、降湿、通风 食用菌子实体病害发生时,应注意降温通风。在温度较高的春夏季,要对大棚采取昼盖夜开方式, 使棚温尽量降至 13℃以下,抑制病菌危害。还应降湿通风,合理用水,防止子实体表面长时间处于水 浸状态。控制菇房湿度不超过 85%。每次喷水后要注意通风。 4 DB41/T 1244-2016 4.2.2.2 化学防控 定期用化学消毒剂喷洒菇房的走道、地面和四周环境,化学消毒剂使用方法见附录 A。病害发生后, 要摘掉病菇,及时用 10%漂白粉液喷洒菇床;细菌性病害用兽用链霉素、青霉素等喷洒患处。使用药剂 应符合 NY/T 393、GB 4285 和 GB/T 8321 的规定。 4.2.2.3 物理防控 昆虫是传播病害的主要媒介之一,加强害虫防控,菇房(棚)的门窗及通气口都要安装 60 目的纱 窗、纱门,防止菇蝇、菇蚊和螨类带菌传染。 4.3 生理性病害及防控 4.3.1 主要病害 主要病害有死菇、菜花菇、珊瑚菇、高脚菇、小老菇、药害菇等,被害症状及发生条件见附录 A 表 A.3。 4.3.2 主要病害的防控 4.3.2.1 通风换气 菇房必须有良好的通风设施。在子实体生长发育期间,一定要经常通风换气,保持菇房内空气清新, 有充足的氧气供应,把二氧化碳浓度控制在 0.05%以下,相对湿度 90%左右,不得超过 95%。 4.3.2.2 提膜增氧 畦栽食用菌,当子实体原基形成后,要及时揭掉盖在畦面上的薄膜,以保证畦面有足够的氧气。 4.3.2.3 摘除病菇 如果出现菜花菇,即使改善环境条件,也很难保证其恢复正常形状,失去管理价值。要及时摘除病 菇,并加强通风,降低温度,促使下茬菇正常出菇。 4.3.2.4 增加光照 改善菇房光照条件,减少遮光物,保持光照强度在 200 1x 左右。 4.3.2.5 适时降温 当菇房内气温超过 28℃时,采取向空间、地面、墙壁喷冷水的方法来降低菇房温度;或在早晚气 温低时进行大通风来降低菇房温度。 4.3.2.6 禁止冷水喷淋 在气温下降到 5℃以下时,禁止向幼菇喷淋冷水。使用的水要事先放在菇房内,使其自然接近室温, 就可以有效地防止因冷水刺激造成的幼菇死亡。 4.3.2.7 补充水分、养分 出菇中后期,根据菌袋含水量多少,对菌袋补充水分。在补水的同时,可加入一些有助于食用菌 生长的营养液,同时补充营养。 4.3.2.8 避免强光、大风 5 DB41/T 1244-2016 菌袋和畦床严禁长时间受阳光暴晒或强风劲吹。防止菌袋过度失水而引起的不出菇现象或

pdf文档 DB41-T 1244-2016 食用菌主要病虫害防控技术规程 河南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7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7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41-T 1244-2016 食用菌主要病虫害防控技术规程 河南省 第 1 页 DB41-T 1244-2016 食用菌主要病虫害防控技术规程 河南省 第 2 页 DB41-T 1244-2016 食用菌主要病虫害防控技术规程 河南省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4 16:35:48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