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65.150 B 52 DB33 浙 江 省 地 方 标 准 DB33/T 2092—2018 淡水生物增殖放流技术规范 中华鳖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stock enhancement of freshwater species— Chinese soft-shelled turtle (Pelodiscus sinensis) 2018 - 01 - 18 发布 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8 - 02 - 18 实施 发 布 DB33/T 2092—2018 前 言 本标准依据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浙江省海洋与渔业局提出。 本标准由浙江省水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爱菊、顾志敏、刘金殿、郭爱环、郝雅宾、杨元杰。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I DB33/T 2092—2018 淡水生物增殖放流技术规范 中华鳖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中华鳖(Pelodiscus sinensis)增殖放流的术语和定义、放流水域、放流苗种、计数、 标志、运输、放流、效果评估的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内陆公共水域的中华鳖增殖放流。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1044 中华鳖 GB/T 26876 中华鳖池塘养殖技术规范 SL 167-2014 水库渔业资源调查规范 NY 5051 无公害食品 淡水养殖用水水质 NY 5070 无公害食品 水产品中渔药残留限量 NY 5073 无公害食品 水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限量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稚鳖 体重50 克以下的中华鳖。 [GB/T 26876-2011,定义3.1] 3.2 幼鳖 体重50 克~250 克的中华鳖。 [GB/T 26876-2011,定义3.2] 3.3 标志鳖 鳖体上标有特定记号的个体。 4 放流水域 1 DB33/T 2092—2018 选择水域开阔、水流畅通、水草和饵料丰富以及敌害生物较少的省级或省级以上渔业管理部门设定 的增殖放流区域,其它水域进行增殖放流,其方案应进行区域生态影响评估。不得在水产种质资源保护 区、重要经济鱼、虾、蟹类的产卵场等敏感水域进行放流。 5 放流苗种 5.1 种质 应符合GB/T 21044的规定。 5.2 来源 应来源于具有苗种生产许可证的苗种生产企业或繁育场,并具有有效的检验检疫证明。 5.3 规格 规格整齐。放流稚鳖以10 克以上为宜。山涧溪流、江河宜放流幼鳖。 5.4 质量安全要求 5.4.1 感官质量 感官质量要求应符合表1。 表1 感官要求 项目 指标 稚鳖 躯体完整,无畸形;活力强。 幼鳖 体表无病灶,裙边舒展,无残缺,不下垂,不上翘;活力强。 5.4.2 安全指标 药残应符合NY 5070要求,有毒有害物质应符合NY 5073要求。 5.4.3 可数指标 规格整齐,同批苗种规格变异系数≤5%、伤残畸形率≤2%。 6 计数 采用称重法,即在放流称重过程中按一定比例随机取3 批以上的样品(每批取样总数不少于50 只), 用电子称(精度1 克)测量重量,求其个体平均重量,根据总重量和个体平均重量计算总苗种数量。 7 标志 7.1 数量 标志数量应达到总放流量的0.1 %~0.2 %,具体视实际放养规模与苗种规格酌情增减。 7.2 标志方法 2 DB33/T 2092—2018 宜采用荧光标志法,将荧光胶体注射液注射到中华鳖前肢腹面。标志工作应由经过培训的熟练人员 进行操作。 7.3 标志鳖消毒 用3%~5%食盐水浸泡5 分钟~10 分钟。 8 运输 8.1 运输工具 宜用箱式运输车进行运输。运输车在装活鳖前应清洗、消毒。 8.2 包装方法 8.2.1 稚鳖包装 8.2.1.1 网袋+筐包装法 用40 目网片制成47 厘米 × 69 厘米的网袋,每袋装稚鳖500 只~1000 只,袋中放适量水草,再将 网袋装入内空为57 厘米(长)× 39 厘米(宽)× 13 厘米(高)的塑料筐中,筐中铺适量水草。筐可叠 加,叠加高度视运输车高度而定。 8.2.1.2 筐包装法 用内空为57 厘米(长)× 39 厘米(宽)× 13 厘米(高)的塑料筐,底部先垫一层新鲜水草,装上 稚鳖,再铺水草。 8.2.2 幼鳖包装 宜采用网袋+筐包装法。每个网袋中装中华鳖幼鳖不宜超过10 公斤,其余操作方法如稚鳖“网袋+ 筐包装法”中所述。 8.3 注意事项 运输途中,鳖体应尽量避风和防晒。长途运输时应有专人管理,随时检查运输包装情况,适量洒水, 以保持中华鳖皮肤湿润。洒水的水质应符合NY 5051的规定。 9 放流 9.1 时间 幼鳖放流时间宜在5 月~6 月,稚鳖放流宜在9 月底之前。放流宜选择在阴天或者晴天的傍晚和早 晨进行,无大风,遇恶劣天气应暂停放流。 9.2 消毒 苗种在到达放流目的地后下水前应进行消毒。用1%聚维酮碘浸泡1 分钟~2 分钟为宜。 9.3 方法 应选择在放流水域的岸边投放,让鳖自行爬入水中。放流水域尽可能均匀投放。 3 DB33/T 2092—2018 9.4 记录 放流后,应对放流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包括苗种来源、苗种规格、放流时间、放流地点、放流数量、 参加人员、天气状况、水温等(参见附录A)。 9.5 现场管理 放流后3 天~5 天内,派专人负责放流现场的巡查管理。 10 效果评估 10.1 定点调查 调查方法参照SL 167-2014中4.3的规定执行。 10.2 社会调查 放流前后应定期对放流水域及其周边渔区(渔民)进行社会调查,包括市场调查及问卷调查等。 10.3 标志鳖回收 标志鳖放流后应张贴标志回收海报,回收时做好详细记录,填写《中华鳖标志放流回收情况记录表》 (参见附录B),并进行统计分析。 10.4 效果评估 在每一个增殖放流周期结束后,进行效果评估,编写评估报告。增殖放流效果评估内容应包括生态 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1 技术模式图 淡水生物中华鳖增殖放流技术模式图参见附录C。 4 DB33/T 2092—2018 AA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中华鳖增殖放流监督表 中华鳖增殖放流情况记录表见表A.1。 表A.1 中华鳖增殖放流记录表 放流单位名称 内容 苗种来源: 苗种规格: 放流时间: 放流地点: 放流数量: 天气、气温、水温等现场概况 参加放流人员 5 DB33/T 2092—2018 BB 附 录 B (资料性附录) 中华鳖标志放流回收情况记录表 中华鳖标志放流回收情况记录表见表B.1。 表B.1 中华鳖标志放流回收情况记录表 序号 …… 6 渔民姓名 捕捞水域 捕捞时间 捕捞方式 背甲长(cm) 体重(g) 标志方法 DB33/T 2092—2018 CC 附 录 C (资料性附录) 淡水生物中华鳖增殖放流技术模式图 淡水生物中华鳖增殖放流技术模式图见图C.1。 ◎放流水域 ◎苗种选择 ◎苗种计数及标志 ◎运输 ◎放流 ◎效果评估 1、定点调查。 2、社会调查。 3、标志鳖回收。 4、效果评估。 选择水域开阔、水 1、种质应符合GB/T 21044的规定。2、 1、计数:称重法。2、标志 1、宜用箱式运输车进行运 1、放流时间:幼鳖放流时间 流畅通、水草和饵料丰 应来源于具有苗种生产许可证的苗种生 数量应达到总放流量的0.1 %~ 输。2、稚鳖包装宜采用网袋+ 宜在5 月~6 月,稚鳖放流宜在 富以及敌害生物较少的 产企业或繁育场,并具有有效的检验检疫 0.2 %;宜采用荧光标志法对苗 筐包装法或筐包装法。幼鳖包装 9 月底之前。2、放流前消毒:用 省级或省级以上渔业管 证明。3、规格整齐。放流稚鳖以10 克以 种进行标志,标志部位:前肢腹 宜采用网袋+筐包装法。3、运输 1%聚维酮碘浸泡1 分钟~2 分 理部门设定的增殖放流 上为宜。山涧溪流、江河宜放流幼鳖。4、 面;标志后用3%~5%食盐水浸 途中,鳖体应尽量避风和防晒。 钟为宜。3、放流方法:应选择在 区域,其它水域进行增 质量安全要求:稚鳖应躯体完整,无畸形, 泡鳖体5 分钟~10 分钟。 长途运输时应有专人管理,随时 殖放流,其方案应进行 活力强。幼鳖应体表无病灶,裙边舒展, 检查运输包装情况,适量洒水, 行爬入水中。放流水域尽可能 区域生态影响评估。 无残缺,不下垂,不上翘,活力强;药残 以保持中华鳖皮肤湿润。 放流水域的岸边投放,让鳖自 均匀投放。4、记录。5、现场管理: 应符合NY 5070要求,有毒有害物质应符 放流后3 天~5 天内,派专人负 合NY 5073要求;规格整齐,同批苗种规 责放流现场的巡查管理。 格变异系数≤5%、伤残畸形率≤2%。 图C.1 淡水生物中华鳖增殖放流技术模式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DB33-T 2092-2018 淡水生物增殖放流技术规范 中华鳖 浙江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1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1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4 05:56:50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