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43.020 T00 山 DB37 东 省 地 方 标 准 DB 37/T 3349—2018 载货商用车制造行业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 级管控体系实施指南 Implementation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and Control System of RiskClassificationforProduction Safety of Automobil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2018 - 06 - 29 发布 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8 - 07 - 29 实施 发 布 DB37/T 3349—2018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山东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提出。 本标准由山东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诸城奥铃汽车厂。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海军、林涛、赵洪刚、李加玄、张永平、张翔宇、姜永文、胡兆华、王新文、 王建军、李天鹏。 I DB37/T 3349—2018 引 言 本标准是依据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山东省地方标准《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通 则》、 《工贸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及《工贸行业较大危险因素辨识与防范指导手册(2016 版)》的要求,充分借鉴和吸收国际、国内风险管理相关标准、现代安全管理理念和载货商用车制造行 业企业的安全生产风险(以下简称风险)管理经验,融合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及安全生产标准化等相 关要求,结合山东省载货商用车制造行业企业安全生产特点编制而成。 本标准用于规范和指导山东省载货商用车制造行业企业开展风险分级管控工作,达到降低风险,杜 绝或减少各种事故隐患,预防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的目的。 II DB37/T 3349—2018 载货商用车制造行业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指南 1 范围 本标准制定了载货商用车制造行业企业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的工作方法、实施步骤,明确了风 险点划分、风险判定、控制措施确定和分级管控等基本原则,确定了常用的危险源辨识方法、风险评 价方法和典型风险控制措施,以及相关配套制度、记录文件等。 本标准适用于指导山东省内载货商用车制造行业企业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的建设。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 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3861 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DB37/T 2882-2016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通则 DB37/T 2974-2017 工贸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 GB 6441-1986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 工贸行业较大危险因素辨识与防范指导手册(2016版) 3 术语和定义 DB37/T 2882-2016、DB37/T 2974-2017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 基本要求 4.1 成立组织机构 载货商用车制造行业企业应成立以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和各职能部门负责人以及安全、消防、 技术、工程、设备、储运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风险分级管控领导小组。 4.1.1 主要责任负责人 ——对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的有效性承担最终责任; ——确保获得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风险分级管控体系所需要的资源。如:人力资源和专 门技能、方法、监测工具或仪器、信息系统、技术与财务资源; ——确定各系统、各部门、各岗位职责与责任,授予权限以促进有效的风险管理; ——确保体系变更时,维持体系完整性; ——确保成立体系建设推动领导小组和各专业工作组,组织制定体系建设工作方案,定期部署对 体系建设工作情况进行调度、督导和考核; ——确保全员参与风险分级管控体系。 1 DB37/T 3349—2018 4.1.2 安全管理部门职责 ——安全管理部门是风险点、危险源清单等各类风险信息的建立、监控及应用的归口管理部门; ——负责组织开展本单位范围内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的建立和维护工作; ——监督指导本单位按各职责分工开展风险点、危险源辨识评价工作; ——组织各级部门对生产作业中综合考虑起因物、引起事故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 对危险源进行全面辨识; ——对危及人身安全的隐患或紧急情况,制定对应的应急预案同时组织、监督责任单位定期进行 演练; ——负责本单位范围内的较大及以上风险点的管理工作。 4.1.3 各部门职责 各部门负责对所辖区域的风险识别工作,并对所辖区域危险源及时更新、补充,确保风险点识别 全面、具体,并告知。 4.1.4 专业部门职责 各专业部门负责职责范围内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的确定、协调指导和监督检查; 负责职责范围内风险的监督管理。 4.1.5 其他人员职责 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领导组织及参与人员应充足且具备相应的管理或专业能力,明确各级人员的能 力要求,采取针对性培训、调岗等方法,满足相关能力,其中各级人员应担负的职责为: ——团队或小组成员负责相关人员培训,确保各级人员熟练掌握安全及行业有关的法律、法规、 标准、规程;负责督促各级人员熟练掌握适用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管控的相关办 法; ——参与辨识人员负责本部门、本系统、本岗位的作业活动、工作环境、设备设施等方面危险源 的辨识工作。 4.2 实施全员培训 各部门、各车间制定风险分级管控培训计划,分层次、分阶段组织员工进行安全培训,使其掌握 本单位风险点类别、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方法、风险评价结果、风险管控措施,保留培训记录(培 训课件、培训人员签名、培训影像资料、人员考核记录等资料)。 4.3 编写体系文件 按DB37/T 2974-2017第4.3条要求编写体系文件。 5 5.1 工作程序和内容 准备阶段 为全面识别、系统评价风险点、危险源及准确管控措施,应收集必要的企业现状信息、相关法律 及其他相关信息,应包括: a) 汽车制造行业安全、职业健康等方面的最新法律、法规、标准等; 2 DB37/T 3349—2018 b) c) d) e) f) 5.2 企业厂区总平面布置图、工艺流程图、消防系统图、设备布局图、设备设施清单、作业活动 清单、应急物资清单、危化品清单、危化品说明书、特种设备清单等; 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 本企业运行的手册、程序文件、管理制度、工位四清楚卡、运行表单; 应急预案文本; 本行业或企业内典型事故案例。 风险点确定 5.2.1 风险点划分原则 5.2.1.1 设施、部位、场所、区域 风险点划分应当遵循“大小适中、便于分类、功能独立、易于管理、范围清晰”的原则,载货商 用车制造行业风险点划分可按照原料、产品储存区域、生产车间或装置、公辅设施等功能分区进行划 分。对于规模较大、工艺复杂的系统可按照所包含的工序、设施、部位进行细分。 示例:按区域场所划分如原料仓库、生产车间、储罐区、污水处理站、配电站等;按工序划分车身焊接工序、涂 装工序、整车装配工序、车辆调试工序等;按设施划分如除尘系统等;按部位划分如涂装车间的前泳上线部位、前泳 下线部位等。 5.2.1.2 操作及作业活动 对操作及作业活动等风险点的划分,应当涵盖生产经营全过程所有常规和非常规状态的作业活动, 风险等级高、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的作业活动应作为风险点。 非常规作业示例:高处作业、危险区域动火作业、有限空间作业、临时用电作业、喷漆作业、燃 油加注作业、临时维修等。 5.2.2 风险点排查 5.2.2.1 风险点排查的内容 企业应按照风险点划分原则,在本单位生产活动区域内对生产经营全过程进行风险点排查,建立 作业活动清单(见附录C)、设备设施清单(见附录D),风险点内容应包含汽车制造行业主要的设备 设施、区域、场所以及风险性较大的操作及作业活动。 5.2.2.2 风险点排查的方法 风险点排查应按生产(工作)流程的阶段、场所、装置、设施、作业活动或上述几种方法的结合 等进行。 5.3 危险源辨识 5.3.1 5.3.1.1 辨识方法 作业活动辨识方法 企业应建立《作业活动清单》,采用工作危害分析法(JHA)对每个作业活动中的每个作业步骤或 作业内容,识别出与此步骤或内容有关的危险源,形成《工作危害分析评价记录》。 5.3.1.2 设备设施辨识方法 3 DB37/T 3349—2018 企业应建立《设施设施清单》,采用安全检查表法(SCL)对设备设施是区域场所进行根源性危险 源辨识,形成《安全检查表分析评价记录》。 5.3.2 辨识原则 危险源辨识按GB/T 13861的界定对潜在的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管理因素等危害因素 进行辨识,参考《工贸行业较大危险因素辨识与防范指导手册(2016版)》充分考虑危害的根源和性 质。对作业活动进行危险源辨识应重点考虑人的因素、环境因素,对设备设施进行危险源辨识应重点 考虑物的因素。 5.3.3 危险源辨识 按DB37/T 2974-2017第5.2.3条执行。辨识过程中,要考虑三种状态: ——正常(例如:在正常的运行或操作过程存在的危险危害)。 ——异常(例如:停水、停电、停气等)。 ——紧急(例如:发生火灾、爆炸、坍塌等破坏性大的事故时的情况)。 还要考虑三种时态: ——过去(例如:是指某个危险源“过去”发生过伤害事故)。 ——现在(例如:是指某个危险因素“现在”一直就危害着人体,如高温、噪声)。 ——将来(例如:是指某个危险源存在“将来”对人体造成伤害的可能)。 5.3.4 辨识范围 危险源的辨识范围应覆盖所有的作业活动和设备设施,包括: ——规划、设计(重点是新、改、扩建项目)和建设、投产、运行等阶段存在的具体的不安全因 素,包括建设方案、运行方案、安全管理方案的可行性; ——常规和非常规作业活动,例如:日常生产相关作业、设备设施临时抢修、漆渣清理、油罐清 理、管道疏通、高处作业、有限空间作业等; ——事故及潜在的紧急情况,例如:燃油泄漏、燃气泄漏、设备异常; ——所有进出厂区人员的活动,包括:工厂人员、施工人员、绿化人员、供应商、参观学习人员、 实习学生、劳务派遣人员、保洁人员、管道疏通人员等; ——原材料、产品的运输和使用过程,例如:车架装卸过程、燃油装卸过程; ——危化品的运输和使用过程,例如:油漆、稀料装卸过程、调漆过程; ——作业场所的设施、设备、车辆、安全防护用品;重点突出较大、伤害性较强、环境较为恶劣、 人员较为密集区域的设施、设备等引起的各类伤害,以及人员防护用品的配备合理性; ——工艺、设备、管理、人员等变更,例如:生产工艺发生变化
DB37-T 3349-2018 载货商用车制造行业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指南 山东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67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67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2 08:51:51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