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65.020 B 39 DB52 贵 州 省 地 方 标 准 DB52/T 1439—2019 平菇菌棒生产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production of Pleurotus ostreatus artificial bed-log 2019 - 11 - 11 发布 贵州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0 - 01 - 01 实施 发 布 DB52/T 1439—2019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菌棒生产要求 ...................................................................... 1 5 菌棒生产 .......................................................................... 2 6 培养 .............................................................................. 3 7 记录 .............................................................................. 3 8 留样 .............................................................................. 4 9 抽样 .............................................................................. 4 10 菌棒检测 ......................................................................... 4 11 运输、贮存 ....................................................................... 5 附录 A(资料性附录) 平菇菌棒培养基推荐配方 .......................................... 6 I DB52/T 1439—2019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贵州省农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提出。 本标准由贵州省食用菌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贵州省农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贵州省食用菌育种重点实验室、台江县创健生物 科技有限公司、贵州利康农科技有限公司、黔西南州利康农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杨通静、王沁、朱国胜、桂阳、龚光禄、黄万兵、刘宏宇、卢颖颖、张丽娜、 陈娅娅、单伟坤、胡腾文、郎柳录。 II DB52/T 1439—2019 平菇菌棒生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平菇(Pleurotus ostreatus)菌棒的生产要求、抽样、检测、运输、贮存等。 本标准适用于侧耳属(Pleurotus)的平菇(Pleurotus ostreatus),也适用于该属的紫孢侧耳(Pleurotus sapidus)、小平菇(Pleurotus cornucopiae)、凤尾菇(Pleurotus pulmonariuss )菌棒的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4789.28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培养基和试剂的质量要求 GB 50073 洁净厂房设计规范 GB 19172 平菇菌种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平菇菌棒 Pleurotus ostreatus artificial bed-log 特指代料栽培中平菇菌种接种后长有菌丝的棒状菌体。 3.2 菌龄 period of spawn running 接种后菌丝在适宜培养基和环境条件下生长发育的时间。 4 4.1 菌棒生产要求 技术人员 菌棒生产人员应具农业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菌种生产技术人员资格证》《菌种检验人员资格证》。 4.2 场地选择 产地环境质量应选择清洁卫生、地势高燥、场地开阔、排灌方便的生产场地。 1 DB52/T 1439—2019 4.3 厂房设置和布局 菌棒厂房设置中有原材料库、配料分装室(场)、灭菌室、冷却室、接种室、培养室、菌种检验室等。 厂房建造应符合厂房GB 50073的规定。 4.4 厂房设施设备 4.4.1 设备要求 磅秤、天平、高压灭菌锅或常压灭菌锅、净化工作台、接种箱、除湿机、培养架、冷藏室、显微镜 等及常规用具,大规模生产的菌棒生产厂家还应配备搅拌机、装袋机等,所使用的设备应经有关部门检 验的安全合格产品。 4.4.2 基本设施 配套设置配料、拌料、灭菌、冷却、接种、培养、检验等各环节的设施,冷却室要有调温设施,接 种室、培养室和储藏室要有调温、控湿及新风循环设施。 4.5 生产工艺流程 培养基拌料→装袋→灭菌→冷却→接种→培养(检查)→成品。 5 菌棒生产 5.1 菌袋要求 菌袋根据生产市场需求和配套设施设备选择。 5.2 栽培种选择 用于菌棒生产的栽培种应符合GB 19172的规定。 5.3 菌棒原料要求 木屑、棉籽壳、麦麸、玉米芯等,要求新鲜、无虫、无螨、无霉、洁净干燥。 5.4 培养基配方 菌棒配方推荐使用附录A中的配方。 5.5 菌棒生产 5.5.1 拌料 根据配方要求称量原料并搅拌均匀。 5.5.2 装料 根据出菇目标(一潮、二潮还是多潮)、菌种特性及市场需求选择菌袋规格(长袋、短袋;大袋、 中袋、小袋)。培养基装至距袋口不少于60 mm,灭菌后不少于45 mm。松紧度适宜。 2 DB52/T 1439—2019 5.5.3 灭菌 采用高压灭菌时,0.14 MPa~0.15 MPa,4 h。装容量较大时,灭菌时间要适当延长。灭菌完毕后, 应自然降压,不应强制降压。常压灭菌时,在2 h之内使灭菌室温度达到100 ℃,100 ℃保持8 h~10 h。 5.5.4 灭菌效果的检查 培养基经无菌操作接种于GB 4789.28规定的营养肉汤培养基中培养检查,无微生物长出的为灭菌合 格。 5.5.5 冷却 冷却室使用前要进行清洁和除尘处理。将灭菌后的栽培种瓶(袋)放置在冷却室中冷却到料温降至 25 ℃以下。 5.5.6 接种 5.5.6.1 接种室(箱)的基本处理程序 清洁→搬入接种物和被接种物→接种室(箱)的消毒处理。 5.5.6.2 接种室(箱)的消毒方法 消毒采用紫外灯照射或有机氯熏蒸。紫外线消毒,在接种前开启紫外灯,对接种环境进行照射超净 工作台照射30 min,木质接种箱紫外光照射时间45 min~60 min,如更大空间操作,使用有机氯熏蒸消 毒剂。 5.5.6.3 接种操作 在无菌室(箱)或净化工作台上严格按无菌操作接种。接种完成后及时贴好标签。 5.5.6.4 接种室(箱)后处理 接种室每次使用后,要及时清理清洁,排除废气,清除废物,台面要用75%酒精或新洁尔灭溶液擦 拭消毒。 6 6.1 培养 培养室处理 在使用培养室的前两天,采用有机氯熏蒸消毒。 6.2 培养条件 23 ℃~25 ℃,空气相对湿度在75%以下,通风,避光培养。培养期间应定期检查,及时拣出不合格 菌棒。培养完成后及时登记入库。 7 记录 生产各环节应详细记录。 3 DB52/T 1439—2019 8 留样 菌棒生产结束后应随机留样并编号备查,留样的数量为5~7袋,于4 ℃~6 ℃下贮存,贮存至使用 者在正常生产条件下该批菌棒出第一潮菇。 9 抽样 9.1 抽样原则 按批随机抽取被检样品。 9.2 抽样量 菌棒的抽样量为该批菌种量的1%。但每批抽样数量不得少于10袋;超过100袋的,可进行两级抽样, 二次抽样数不得低于一次抽样数的40%。 10 菌棒检测 10.1 检验规则 判定规则按合格菌棒感官要求和内部质量要求进行。检验项目全部符合质量要求时,为合格菌棒, 其中任何一项不符合要求,均为不合格。 10.2 菌棒感官检验 合格菌棒应符合表1的感官要求。 表1 10.3 合格菌棒的感官要求 项目 要求 菌袋 完整、无损 棉塞、无棉塑料盖、报纸 干燥、洁净、松紧度、无破损、脱落 整体 饱满、紧致、紧贴袋壁,无干缩 菌丝生长量 长满菌袋 菌丝体 均匀、粗壮、洁白浓密、生长旺健、色泽一致 培养物表面分泌物 无,允许有少量无色或浅黄色水珠 子实体原基 允许有少量,出现原基总量≤5% 气味 有平菇菌种特有的清香味,无酸、臭、霉等异味 菌棒内部检验 根据随机抽样原则,选取抽取的菌棒样品,用干净、锋利的刀片横切菌棒,观察菌棒内部情况,菌 棒内部应符合表2要求。 4 DB52/T 1439—2019 表2 11 合格菌棒内部质量要求 项目 要求 菌丝 粗壮、洁白浓密、布满横切面、色泽一致 基料 松紧度一致、色泽均匀 横切面 整齐、无松散、脱落 杂菌 无 气味 有平菇菌种特有的清香味,无酸、臭、霉等异味 运输、贮存 11.1 运输 不应与有毒物品混装。气温达30 ℃以上时,需用2 ℃~20 ℃的冷藏车运输。 运输中应有防震、防 晒、防尘、防雨淋、防冻、防杂菌污染的措施。 11.2 贮存 储存在清洁、通风、干燥(相对湿度50%~70%)、避光的室内,温度不超过25 ℃,存放不超过10天
DB52-T 1439-2019 平菇菌棒生产技术规程 贵州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4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4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2 07:36:55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