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o file download
ICS 65.150 B 52 DB45 广 西 壮 族 自 治 区 地 方 标 准 DB 45/T 1743—2018 大鲵驯养生产技术规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Andrias davidianus domestication and production 2018 - 05 - 10 发布 广西壮族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8 - 06 - 10 实施 发 布 — DB45/T 1743 2018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广西壮族自治区水产畜牧兽医局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水产科学研究院、蒙山县瑶山大鲵繁育专业合作社。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益峰、潘建龙、向志娇、王大鹏、李旻、杨著山。 I — DB45/T 1743 2018 大鲵驯养生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大鲵(Andrias davidianus)驯养生产的环境条件、苗种来源、养殖技术、养殖尾水 处理的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广西境内大鲵的驯养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273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鲜、冻动物性水产品 GB 3838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 11607 渔业水质标准 NY 5071 无公害食品 渔用药物使用准则 SC/T 0004—2006 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范 SC/T 1114 大鲵 SC/T 9101 淡水池塘养殖水排放要求 3 环境条件 3.1 选址 周围植被茂盛、环境安静、无污染源;灌排水方便,饵料资源丰富,无洪灾隐患,交通方便。仿生 态大鲵养殖场应设置在海拔300 m~700 m的山涧溪流间。池塘底质应无对养殖品种产生危害的物质存在; 其他条件应符合SC/T 0004—2006中4.1的规定。 3.2 水源和水质 水源充足,保持常年流水,水质清澈、透明度>1.0 m,pH6.5~7.5,溶解氧>7.0 mg/L,水温3 ℃~ 25 ℃,其他指标应符合GB 3838中Ⅱ类标准和GB 11607的规定。 3.3 养殖场布局 生活区、隔离培育区与养殖区分开,且有物理隔离设施。养殖区包括进水系统、排水系统及养殖尾 水处理系统,养殖池,活饵培育池及暂养池。隔离培育区设隔离培育池。生活区包括管理用房、仓库、 检测室、生活用房等。 1 — DB45/T 1743 2018 3.4 养殖设施 3.4.1 隔离观察池 与生活区、养殖区分开,根据养殖规模设2个以上隔离观察池,砖混结构、圆角矩形,面积6 m ~ 10 m ,水深0.2 m~0.3 m;池壁、池底应光滑,池底由四周向中央倾斜1.5°~2°,排水口设在池中间。 2 2 3.4.2 进水系统 3.4.2.1 沉淀过滤池 混凝土结构,圆角矩形,面积10 m ~15 m ,水深1.5 m~2 m,在沉淀池一角筑两条平行的拱形坝, 两坝间距1.5 m~2 m,中间填沙砾或过滤棉,水过滤后流入蓄水池。 2 2 3.4.2.2 蓄水池 选址应高于养殖池2 m以上,混凝土结构,圆角矩形,蓄水量应根据养殖规模确定,以养殖池正常 排水量的2倍为宜,并配备水下紫外消毒灯。 3.4.3 稚幼鲵培育池 混凝土结构,圆角矩形,面积 5 m ~10 m ,水深 0.1 m~0.2 m,池壁、池底贴瓷砖,池底由四周向 中央倾斜 1.5°~2°,排水口设在池的中间。 2 2 3.4.4 仿生态养殖池 宜选择周边植被茂盛、引水方便、保水性好、能利用地势及落差的山溪或河道近岸区建养殖池。养 殖池面积、形状、池深等因地制宜,水流顺畅,水流速度0.2 m/s。每3 m~5 m设置一级5 cm~10 cm水流 落差。池底铺设粗砂或小卵石。人工造设模拟山溪自然生态环境的流水声响。将池子分成几个相对独立 的养殖单元,每个养殖单元面积以15 m ~20 m 为宜。根据地形,在两侧设洞穴,洞穴总面积占养殖池总 面积的2/3;洞穴口宽15 cm~30 cm,高10 cm~20 cm,洞内高10 cm~30 cm,宽30 cm~50 cm,长100 cm~ 150 cm,水深20 cm~40 cm,底部铺3 cm~5 cm的沙层。顶部盖板遮光。池边坡两侧种植菖蒲等水草,植 被覆盖率应>70%,整个仿生态养殖池水面上方搭棚并种有爬藤植物遮荫遮光。 2 2 3.4.5 工厂化养殖池 宜设置在可遮光且通风良好的建筑物内。分为稚幼鲵池、中鲵池、成鲵池和饵料暂养池。养殖池结 构以砖混结构为主,形状以圆角矩形为宜。池壁、池底应光滑,池底由四周向中央倾斜1.5°~2°,排 水口设在池中间。工厂化养殖池建设要求见表1。 表1 工厂化养殖池建设要求 养殖池 种类 面积 m2 长宽比 池高 cm 水深 cm 建 设 要 求 稚幼鲵池 0.5~1.0 1:1~1︰0.4 30~40 5~10 池壁、池底用瓷砖贴面。 中鲵池 0.8~1.5 1:1~1︰0.4 40~50 8~15 池壁、池底应光滑 成鲵池 3.0~5.0 1:1~1︰0.4 50~60 20~30 池壁、池底应光滑 2 — DB45/T 1743 2018 3.4.6 活饵培育池 宜采用土池培育活体饵料,土池面积100 m ~2 000 m ,总面积占养殖池面积的5%~10%。 2 2 3.4.7 暂养池 混凝土结构,面积5 m ~10 m ,水深0.1 m~0.2 m,池壁、池底用瓷砖贴,池底由四周向中央倾斜, 倾斜度1.5°~2°,排水口设在池的中间位置。总面积占养殖池面积的3%~5%。 2 2 3.4.8 养殖尾水处理系统 包括养殖尾水沉淀池、生物净化池。养殖尾水沉淀池为混凝土结构,圆角矩形,面积以养殖池正常 排水量的1.5倍为宜,下游连接生物净化池。生物净化池为土池,面积300 m ~2 000 m ,总面积占养殖 池面积的15%~20%。 2 2 3.4.9 其他设施 应配备防漏、防逃、防洪、防疫等设施设备。 4 苗种放养 4.1 苗种来源 苗种应来自有驯养繁殖许可证的单位;对宜供种地进行病害调查,引进种苗无携带烈性传染病原体; 稚幼苗引种时应避免在敏感期进行运输。 4.2 苗种质量 4.2.1 形态特征 应符合 SC/T 1114 的规定。 4.2.2 苗种观察 用手搅动水体,苗种应在水底爬行有力,四肢不肿大,尾巴摆动快,静止时,苗种自然沉在水底, 身体不上浮。将水放干,行动敏捷者为优良鲵苗种。 4.2.3 合格苗种 规格大小一致,无明显疾病症状,有运输证明,且经检疫合格。 4.3 运输 4.3.1 稚幼鲵运输 宜采用双层氧气袋充氧降温运输,运输>5 cm 的稚幼鲵采用长 90 cm、宽 45 cm 的双层氧气袋,每 袋装运 100 尾。 4.3.2 成鲵运输 成鲵采用润湿低温法进行运输。包装起运前停食 3 d~4 d,双层氧气袋加少量水后充满新鲜空气, 密封。每袋装成鲵 1 尾,再装到相应的泡沫箱中,加放冰袋降温,密封。可运输 24 h,途中加入新制的 冰袋可延长运输时间。 3 — DB45/T 1743 2018 4.3.3 注意事项 运输水质应符合 GB 3838 中Ⅱ类标准和 GB 11607 的规定。活体运输前应停食 3 d~5 d。稚幼鲵、 成鲵的运输水温应保持在 10 ℃~15 ℃,超过 24 h 长时间运输应注意换水,保持低温,并及时清除粪便 及呕吐物。 4.4 隔离观察 4.4.1 引种隔离观察 引种前 1 d,用高锰酸钾兑水全池泼洒消毒,消毒 1 h 后清洗干净并注水入池。 消毒注水后次日,放养引进苗种入池。 运输水温和养殖水温温差不超过 3 ℃。 将消过毒的稚幼苗放在池边,让其自行爬入水中。 引进苗种入池后 1 d~2 d,按日投喂量为鱼体重的 3%~5%投喂饲料,每天 1 次。同时,做好 水质调节、病害监测等日常管理工作。 4.4.1.6 引种后应在隔离观察区隔离观察 20 d 以上,观察期间无病情发生,隔离观察结束,经抽样检 测不携带病原微生物的才能移至养殖区养殖;观察期间发生疫情,销毁处理。 4.4.1.1 4.4.1.2 4.4.1.3 4.4.1.4 4.4.1.5 4.4.2 活饵隔离观察 引进的活体饵料,应在隔离观察区隔离观察20 d以上,观察期间无病情发生,隔离观察结束,经抽 样检测不携带病原微生物的方可投喂。不投喂发生过病情发生或携带病原微生物的活体饵料。 4.5 自繁稚幼鲵培育 4.5.1 苗种放养 4.5.1.1 4.5.1.2 4.5.1.3 放养前 1 d,用高锰酸钾兑水全池泼洒消毒,消毒 1 h 后清洗干净并注水入池。 清池注水后次日,放养苗种入池。 稚幼鲵放养密度见表 2。 表2 稚幼鲵养殖密度 规格 放养密度 尾/m2 刚孵化 100~130 3 个月龄 50~60 6 个月龄~1 年龄 20~30 4.5.2 饵料投喂 放养后应有专人管护。放养 1 d~2 d 后可投喂饵料。投喂饵料应少量多次,逐步增加投饵量。 4.5.3 水质调节 采用微流水培育,保持水深≤3 cm。 4 — DB45/T 1743 2018 4.5.4 日常管理 做好水质调节、病害监测等日常管理工作。 5 成鲵养殖 5.1 放养前准备 养殖池应洗刷干净,用10 mg/L的二氧化氯消毒,然后清水冲洗干净;确认池中消毒药物毒性和气 味消除后,注水20 cm~30 cm,放入成鲵,采用微流水养殖;所用工器具用50 mg/L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 30 min消毒。 5.2 幼鲵放养 5.2.1 幼鲵质量要求 体表完整、光滑、色泽鲜艳,无伤残,无畸形,无肉眼可见病灶,规格整齐。 5.2.2 鲵体消毒 放养前应用20 mg/L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洗1 min~3 min消毒。 5.2.3 放养 消毒注水后次日,放养幼鲵入池。将幼鲵放在养殖池边,让其自行爬入水中。 5.2.4 放养密度 应按大、中、小规格分级分池饲养。放养密度见表 3。 表3 不同年龄成鲵放养密度 规格 放养密度 尾/m2 1 龄(尾重 100 g) 20~25 1.5 龄(尾重 250 g) 10~15 2 龄以后 5~10 5.3 饵料投喂 5.3.1 饵料种类 以鲜活鱼、虾、蛙、泥鳅等为主。 5.3.2 饵料质量要求 饵料应符合GB 2733的规定。投喂前应用3%的氯化钠溶液或20

pdf文档 DB45-T 1743-2018 大鲵驯养生产技术规程 广西壮族自治区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2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2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45-T 1743-2018 大鲵驯养生产技术规程 广西壮族自治区 第 1 页 DB45-T 1743-2018 大鲵驯养生产技术规程 广西壮族自治区 第 2 页 DB45-T 1743-2018 大鲵驯养生产技术规程 广西壮族自治区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1 07:01:12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