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o file download
ICS 65.020.20 B 64 DB5308 普 洱 市 地 方 标 准 DB 5308/ T 8—2017 代替 DG 5308/T 8-2013 山桂花造林技术规程 2017 - 07-03 发布 普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2017-10-10 实施 发 布 DB5308/T 8-2017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DG 5308/T 8-2013《山桂花栽培技术规程》,与DG 5308/T 8-2013相比,除编辑性修改 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山桂花栽培技术规程》更名为《山桂花造林技术规程》 ——修改了播种的内容(见4.1.4,2013年版4.1.4); ——增加了苗木分级的规定(见4.3); ——增加了透光伐、生长伐和生态伐的内容(见6.3)。 本标准起草单位:普洱市林业科学研究所、云南省林业科学院。 本标准协作单位: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林业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庆云、杨斌、童清、曹建新、白苑利、高松和、何俊、邱琼、史富强、朱臻 荣。 本标准于2013年12 月首次发布,于2017年6月第一次修订。 I DB5308/T 8-2017 山桂花造林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山桂花(Param ichelia baillonii)的种子采集与调制、苗木培育、造林、幼 林抚育管理、病虫害防治。 本标准适用于普洱市境内山桂花的造林技术。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5776 造林技术规程 GB/T 15781 森林抚育规程 DB53/T 249 林木育苗技术规程 3 种子采集与调制 3.1 采种母树选择 选择自然分布林分中树龄≥25 a,生长健壮、树干通直、分枝角度较小、无病虫害的优良单株。 3.2 采种时间 (8~9)月,果皮呈不规则开裂,露出红色假种皮时可进行采种。 3.3 种子调制 采回果实阴干后,蓇葖果裂开种子脱出,堆沤洗净晾干,去除杂质得到纯净种子。 3.4 种子贮藏 采用湿沙贮藏,湿度控制在(40~50)%,保存(2~3)个月后播种,需备用的,应在(2~5)℃ 低温环境贮藏。 4 苗木培育 4.1 幼苗培养 4.1.1 圃址选择 符合DB53/T 249临时苗圃的规定。 4.1.2 整地作床 符合DB53/T 249的规定,理沙床,作高床,沙粒直径为(0.3~0.5)mm。 4.1.3 苗床消毒 DB5308/T 8-2017 用浓度为80 %可湿性多菌灵800 倍液,或浓度为50 %敌克松等杀菌剂800 倍液,或浓度为0.3 %高 锰酸钾溶液等消毒剂对苗床进行杀菌消毒。 4.1.4 播种 2 播种时间为(11~12)月,播种量为(120~150)g/ m ,播好后在种子上覆盖一层沙,覆沙厚度 以不见种子为宜。 4.1.5 作棚 播种后,用竹条在苗床上搭一个60 cm高的塑料膜小拱棚,拱棚四周用土将塑料膜压实,在小拱棚 上方覆盖一层透光度为50 %的遮阳网,棚内温度超过35 ℃时,打开拱棚两头通风透气。 4.1.6 幼苗管理 出苗20 d后,每隔15 d喷施一次等量式800 倍液波尔多液,或80 %可湿性多菌灵粉剂800 倍液用于 防治立枯病和猝倒病。 4.2 容器育苗 4.2.1 育苗容器 采用规格为13 cm×18 cm的塑膜袋。 4.2.2 育苗基质 森林土、火烧土和过磷酸钙按照70:28:2的比例,均匀混合制成育苗基质。 4.2.3 装袋及置床 把配制好的基质装入育苗容器,整齐摆放成宽度为(100~120)cm的苗床,长度根据地形而定,步 道宽度以(40~50)cm为宜。 4.2.4 幼苗移植 幼苗长出(2~3)对真叶时,选择早晨或傍晚把幼苗移栽到备好的育苗容器中,及时浇足定根水。 4.2.5 搭棚 苗床上应搭建一个高度为(1.8~2.0)m的遮荫棚,棚上方覆盖一层透光度为50 %的遮光网。 4.2.6 苗期管理 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a) 浇水:移苗后,视天气及容器内基质湿润度及时浇水,保持容器内基质湿润。 b) 施肥:幼苗移栽成活 2 周后开始施肥,以叶面肥为主,每隔 20 d 喷施 1 次浓度为 1 %的三元 复合肥,施肥后及时用清水冲洗叶面。出圃前 1 个月停止施肥。 c) 防病:幼苗移栽成活后,每隔 2 周喷施 1 次等量式波尔多液 800 倍液,或喷施(800~1000)倍 液的百菌清或多菌灵水溶液。 d) 炼苗:苗木出圃前 1 个月进行炼苗,前 5 天每天早晚各打开遮荫网 2 h,5 天后每天逐步增加 1 h,2 周后遮光网全部拆除。 4.3 苗木出圃 DB5308/T 8-2017 苗木按种植质量分为下列级别: a) Ⅰ级苗:苗高≥22.0 cm,地径≥0.31 cm; b) Ⅱ级苗:苗高≥15.0 cm,地径≥0.25 cm。 达到Ⅰ级或Ⅱ级苗的要求方可出圃,出圃苗木应无病虫害和机械损伤。 5 造林 5.1 立地选择 选择海拔高度为(550~1400) m,土壤为砖红壤、赤红壤,土层厚度≥80 cm,年平均气温(18~ 22)℃,年降雨量≥1200 mm的半阳坡中下部。 5.2 造林密度 根据经营目的不同,可按2 m×3 m、3 m×3 m、2 m×4 、3 m×4 m的株行距进行定植。 5.3 整地 5.3.1 林地清理 全面清理林地内的杂草、灌木及采伐迹地上的剩余物。 5.3.2 整地方法 穴状整地,穴规格为50 cm×40 cm×35 cm,挖穴时将表土与心土置于穴两侧,晒半个月后回穴, 先回表土,再回心土。 5.3.3 基肥 结合回穴施N:P:K比例为15:15:15的三元复合肥,用量为250 g/穴。 5.3.4 定植 (6~8)月,在塘中央挖一个20 cm深的小穴,将苗木除去容器袋后直立放入穴中央,覆土压实。 6 幼林抚育管理 6.1 补植补造 按照GB/T 15776的规定执行,造林当年保存率<85 %时应进行补植补造。 6.2 松土除草 定植当年清除杂草 2 次,次年开始 5 月和 10 月各松土除草 1 次,连续 3 年至幼林郁闭。 6.3 抚育间伐 按照GB/T 15781的规定执行,郁闭度达到90 %,应及时进行透光伐、生长伐、卫生伐和生态梳伐。 7 病虫害防治 3 DB5308/T 8-2017 7.1 主要病害 包括猝倒病、立枯病和炭疽病,病情轻微时可喷洒0.3 %高锰酸钾溶液,或及时摘除病叶。防治规 程参见附录 A。 7.2 主要虫害 包括吹绵蚧、蛾类、天牛类、金龟类和白蚁类,可采用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物理防治主要利用诱 虫灯、粘虫板等诱杀害虫;化学防治使用生物源和矿物源型农药,用速杀灵、杀灭菊酯等广谱性杀虫剂 进行防治,防治规程参见附录 A。 DB5308/T 8-2017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主要病虫害防治规程 见表A.1。 表A.1 主要病虫害防治规程 名 称 立枯病 猝倒病 症状 防治方法 多发生在育苗的中、后期。主要危害幼苗茎基部或 播种前土壤消毒;发病初期可喷洒浓度为 38 %恶霜嘧 地下根部,初为椭圆形或不规则暗褐色病斑,病苗 铜菌酯 800 倍液,或浓度为 41 %聚砹·嘧霉胺 600 倍 早期白天萎蔫,夜间恢复,病部逐渐凹陷、溢缩, 液,或浓度为 20 %甲基立枯磷乳油 1200 倍液,或浓 有的渐变为黑褐色,当病斑扩大绕茎一周时.最后干 度为 72.2 %普力克水剂 800 倍液,隔(7~10)天喷 1 枯死亡,但不倒伏。 次。 幼苗出土后,真叶尚未展开前,遭受病菌侵染,致 苗期喷施(500~1000) 倍磷酸二氢钾,或(1000~ 使幼茎基部发生水渍状暗斑,继而绕茎扩展,逐渐 2000)倍氯化钙等,提高抗病能力;发病时用噁铜胺 缢缩呈细线状,子叶来不及凋萎幼苗即倒伏地面。 制剂噁霜嘧铜菌酯 1000 倍液。 病状发病初期出现赤褐色小斑点,后扩展成近圆形 炭疽病 褐红色病斑,发病后期中央组织变温浅褐色或黄褐 用浓度为 25 %冠惠和浓度为 75 %拿敌稳进行喷雾防 色,较宽,而且下陷;成熟时病斑出现同心环纹, 治。 严重时感染全株。 常群集在叶牙、嫩芽、新梢上危害,发生严重时, 吹绵蚧 叶色发黄,造成落叶和枝梢枯萎,以致整枝、整株 早春和初冬可用石硫合剂防治,也可用浓度为 40 %锐 死去,即使尚存部分枝条,亦因其排泄物引起煤污 斧喷雾。 病而一片灰黑,严重影响观赏价值。 以幼虫咬食叶片、花蕾、花,初龄幼虫啮食叶片下 蛾类 表皮及叶肉,仅留上表皮呈透明斑;4 龄以后进入暴 用浓度为 40 %乐果 1000 倍液喷雾治疗。 食,咬食叶片茎干,仅留主脉。 物理方法:树干 1 m 以下用刷白(配方:生石灰:硫 天牛类 以幼虫危害为主,钻蛀树干、枝条及根部,往往造 成树木衰弱或枯死。 磺:食盐=100:10:1) ; 化学方法:用注射器注入 40 %氧化乐果 800 倍液塞虫 孔;在成虫羽化期用 40 %氧化乐果(500~1000)倍 液喷洒树冠和树干。 用辛硫磷等在播种前将药剂均匀喷洒地面,翻耕或将 金龟类 成虫危害树叶,幼虫危害根部。往往造成树木衰弱 药剂与土壤混匀;种子与浓度为 50 %辛硫磷 2000 倍 或枯死。 液按照 1:10 拌种防治;成虫盛期喷浓度为 40 %氧化 乐果 1000 倍液。 白蚁类 危害植物根部,被害苗木或幼树生长不良或整株枯 物理方法:选择壮苗,加强幼林抚育; 死。 化学方法:在种植穴中或填土上施放甲敌粉(2~3)g。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pdf文档 DB5308-T 8-2017 山桂花造林技术规程 普洱市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9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9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5308-T 8-2017 山桂花造林技术规程 普洱市 第 1 页 DB5308-T 8-2017 山桂花造林技术规程 普洱市 第 2 页 DB5308-T 8-2017 山桂花造林技术规程 普洱市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13 04:05:33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