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65.020.40 B 66 襄 DB4206 阳 市 地 方 标 准 DB 4206/T 18—2019 襄阳市有机油茶栽培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the cultivation of organic oil-tea camellia in Xiangyang 2019 - 10 - 21 发布 襄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2019 - 11 - 20 实施 发 布 DB4206/T 18—2019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产地要求 .......................................................................... 1 4 品种和苗木选择 .................................................................... 1 5 栽培技术 .......................................................................... 2 6 幼林抚育管理 ...................................................................... 2 7 成林管理 .......................................................................... 3 8 病虫害防治 ........................................................................ 3 9 果实采收与处理 .................................................................... 4 10 质量管理及跟踪 ................................................................... 4 附录 A(资料性附录) 适宜襄阳市发展的油茶优良品种 .................................... 5 附录 B(资料性附录) 油茶主要病虫害防治 .............................................. 6 I DB4206/T 18—2019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襄阳市农业科学院提出。 本标准由襄阳市农业农村局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襄阳市农业科学院、襄阳市林业科学技术推广站、南漳县天俊油茶专业合作社、 襄阳市信息与标准化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藕莲、张建华、唐前勇、刘兴乐、罗敬东、程一方、陈俊、王小莉。 本标准实施应用中的疑问,可咨询襄阳市农业农村局,联系电话:0710-3018309;本标准在执行过 程 中 如 有 修 改 意 见 和 建 议 请 反 馈 至 襄 阳 市 农 业 科 学 院 , 联 系 电 话 : 0710-3085001 , 邮 箱 :
[email protected]。 II DB4206/T 18—2019 襄阳市有机油茶栽培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油茶栽培技术规程的产地要求、品种和苗木选择、栽培技术、幼林抚育管理、成林管 理、病虫害防治、果实采收与处理、质量管理及跟踪。 本标准适用于襄阳市范围内有机油茶林栽培技术,散生油茶树可参考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3095-2012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 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 DB 42/T 609 湖北省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 3 产地要求 3.1 产地环境 有机油茶的生产基地应有一定种植规模,远离城区、工矿区、交通主干线、工业污染区、生活垃圾 场等,基地周围生态环境良好,生物多样性丰富并具有可持续生产能力的林业生产区域。 ——土壤环境质量符合 GB 15618 的规定; ——农田灌溉用水水质符合 GB 5084 的规定; ——环境空气质量符合 GB 3095-2012 中的二级标准。 3.2 适生条件 海拔高度为800 m以下的丘陵岗地和低山地区,pH值为5.0~6.5的红壤、黄壤或黄棕壤。 3.3 气候条件 年平均温度15 ℃~20 ℃,年日照时数1700 h~2100 h,无霜期200 d~250 d。 4 品种和苗木选择 4.1 品种选择与配置 4.1.1 品种选择 选择国家或省级林木良种委员会审(认)定的适宜襄阳发展的油茶优良品种,同一油茶园的栽植品种 以3个~5个为宜,且以1个品种为主栽品种。推荐主栽品种见附录A。 1 DB4206/T 18—2019 4.1.2 品种配栽方式 不同的品种以隔行栽植为宜。 4.1.3 容器苗规格 油茶林营造宜用容器苗。苗木质量应符合DB 42/T 609的规定。 5 栽培技术 5.1 造林地的选择 以坡度在30°以下,土层深厚,土壤肥力优的酸性土为造林地最佳选择。 5.2 整地 5.2.1 全垦整地 坡度小于15°的低山缓坡地全垦整地。对林地全面深翻20 cm 以上,按照规划的行距定点挖穴,种 植穴规格为60 cm×60 cm×60 cm。 5.2.2 带垦整地 坡度在15°~25°的地方采用带状整地。按照规划的种植行距,沿等高线先开成水平带,外高内低, 带宽一般应在3 m~4 m。然后在开垦带上按株距定点挖穴, 挖穴规格同全垦。 5.2.3 穴垦整地 坡度大于25°以上的地方采用穴垦整地, 沿等高线按株行距定点挖穴,规格同全垦。 5.3 造林密度 土壤肥力好的地块采用3.0 m×4.0 m,肥力差的地块采用3.0 m×3.0 m。 5.4 造林时间 容器苗造林时间1月~3月最好。 5.5 栽植方法 按株行距定点挖穴, 挖穴时表层土和底层土应分开堆放, 回填时将表土填入穴底。定植前20 d~ 30 d,每穴施有机肥10 kg~15 kg。植苗应根舒、苗正、土实,苗木栽植不宜过深,以嫁接口平地面为 宜,栽植后浇透定根水。 6 幼林抚育管理 6.1 排水抗旱 雨季要注意排水,夏秋干旱时应及时浇水。 6.2 除草松土 2 DB4206/T 18—2019 2 造林后油茶树周围(60 cm )覆盖稻草,适时除草松土,夏季在5月~6月,秋季在9月~10月。松 土除草,以利于苗木的生长。 6.3 幼林施肥 2 一年两次,第一次早春为宜,每667 m 施腐熟有机肥800 kg~1000 kg;第二次秋冬季以秋收后为 2 佳,每667 m 施腐熟有机肥600 kg~700 kg。 6.4 幼树整形修剪 定干高度60 cm~80 cm,幼年期适当剪去部分过密枝和下脚枝,按培养成自然圆头形或自然开心形 树形培育主枝和骨干枝。整形修剪在12月~翌年2月底。 7 成林管理 7.1 土壤垦复 油茶进入盛果期后,每年至少浅锄1次,2年深翻1次。浅锄的时间,一般在6月~7月雨季过后结合 除草追肥进行,深度在10 cm左右。深翻应在采果后至翌年树液流动前结合施底肥进行,深度在15 cm~ 20 cm。 7.2 合理施肥 2 油茶成林一年三次施肥,第一次施肥早春为宜,每667 m 施腐熟有机肥500 kg~600 kg;第二次施 2 2 肥在端午节前后,每667 m 施腐熟有机肥500 kg;第三次秋冬季以秋收后为佳,每667 m 施腐熟有机肥 600 kg~700 kg。 7.3 水分灌溉 7月~9月连续干旱,应及时浇水。 7.4 整形修剪 油茶以疏剪为主,结果多年份适当重剪,结果少年份适当轻剪。在每年果实采收后至翌年树液流动 之前,疏去过密内膛枝、剪除枯枝、病虫枝、交叉枝、细弱枝、下脚枝、徒长枝,注意回缩因结果形成 的衰弱枝。 8 病虫害防治 8.1 防治原则 遵循防重于治的原则,从整个果园生态系统出发,以农业防治为基础,综合运用物理防治和生物防 治措施,创造不利于病虫草滋生而有利于各类天敌繁衍的环境条件,增进生物多样性,保持果园生物平 衡,减少各类病虫草害所造成的损失。 8.2 农业防治 8.2.1 选择与油茶籽无共生病虫的品种,选用抗病砧木等; 8.2.2 园间作和生草栽培,选择浅根、矮杆,与油茶籽无共生病虫的作物; 3 DB4206/T 18—2019 8.2.3 加强栽培管理如翻土、排水、修剪、清园等,减少病虫源,增强树势,提高树体对病虫害的抗 病虫害能力。 8.2.4 将附近的枯枝落叶、僵、杂草清干净,集中起来沤肥深埋。 8.3 物理措施 8.3.1 在 11 月和次年 3 月,人工摘除油茶毒蛾卵块。 8.3.2 人工捕捉油茶蓝翅天牛的成虫、油茶尺蠖的幼虫。 8.3.3 悬挂频振式杀虫灯、粘虫板等。 8.4 生物措施 8.4.1 8.4.2 8.4.3 8.4.4 保护和利用黑缘红瓢虫、中华盾瓢虫等天敌,抑制油茶煤病的媒介绵介壳虫。 保护和利用旋小蜂、小茧蜂、姬蜂等寄生天敌,防治茶梢蛾。 保护和利用黑卵蜂、赤眼蜂等天敌,防治茶毒蛾。 有条件有限制地使用生物源农药,允许使用附录 B 所列出的物质。 9 果实采收与处理 9.1 果实成熟标志 果皮光滑,色泽变亮。红皮类型的果实成熟时果皮红中带黄,青皮类型青中带白,黄皮类型由青变 黄。种壳呈深黑色或黄褐色,有光泽,种仁白中带黄,呈现油亮。 9.2 采收时期 油茶树上有5%的果实开裂时为采收时期。 9.3 果实处理 果实采收后,应先在室内堆放3 d~5 d以后,使其后熟,再日晒促进其果实开裂,脱粒去壳,去杂 净种,晒干进仓贮存待压榨,生产出茶油。采后贮藏、运输、销售、加工过程中都应采取相应的避免污 染的措施,应做到全程控制污染。 10 质量管理及跟踪 应建立严格而有效的产品
DB4206-T 18-2019 襄阳市有机油茶栽培技术规程 襄阳市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0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0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13 02:50:08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