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o file download
DB3308 ICS 65.020.20 B 39 浙 江 省 衢 州 市 地 方 标 准 DB 3308/T 055—2019 西葫芦“圆葫”系列品种生产技术规程 2019 - 1 - 8 发布 衢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9 - 2 - 8 实施 发 布 DB3308/T 055—2019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衢州市农业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衢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徐建祥、张富仙、任韵、余文慧、邵晓伟、徐水林、汪成法、周爱珠、何 润云、周彩军、雷俊、李诚永、李建华、查波、胡玉霞。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I DB3308/T 055—2019 西葫芦“圆葫”系列品种生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西葫芦“圆葫”系列品种的术语和定义、产地选择、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采 收、生产档案等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衢州市西葫芦“圆葫”系列品种设施栽培。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 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T 8321 (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 NY/T 1276 农药安全施用规范 总则 NY/T 5010 无公害农产品 种植业产地环境条件 NY/T 5220 无公害食品西葫芦生产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的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西葫芦“圆葫”系列品种 采用西葫芦与笋瓜远缘杂交经定向选择育成的西葫芦系列品种,如“圆葫1号”、 “圆葫2号” 等。 4 产地选择 4.1 产地环境 灌溉水质量应符合GB 5084。产地环境应符合NY/T 5010和NY/T 5220的规定。 4.2 选地要求 选择地势高燥、排灌方便、土层深厚、疏松肥沃、中性或微酸性、保水保肥性好,2年内未种过 葫芦科作物,或经水旱轮作、短期休耕的地块。 5 栽培技术 5.1 栽培方式与栽培季节 “圆葫”系列品种分特早熟栽培、早春设施栽培、秋延后设施栽培等三季,栽培季节见表1。 5.2 播种育苗 1 DB3308/T 055—2019 5.2.1 苗床准备 2 2 苗床宜采用在单体大棚或连体大棚内,低温季节育苗苗床按100 W/m ~120 W/m 铺设电加温线; 高温季节育苗应选配有防虫网和遮阳网等保护地设施。 5.2.2 播种期 不同栽培方式的播种期见表1。 表1 “圆葫”系列品种不同季节栽培方式安排 栽培方式 栽培设施 播种育苗期 定植期 采收期 特早熟栽培 大棚+中棚+小拱棚+地膜 12 月上中旬 1 月中下旬 2 月下旬-5 月下旬 早春设施栽培 大棚+小拱棚+地膜 12 月下旬-1 月上旬 1 月下旬-2 月上旬 3 月中旬-5 月下旬 秋延后设施栽培 大棚+双色地膜 8 月下旬-9 月上旬 9 月上旬-中旬 10 月中下旬-12 月上中旬 5.2.3 育苗介质 提倡使用商品育苗基质,或因地制宜自行配制营养土。育苗营养土配比:稻田表土或3 年内未 种过葫芦科作物的田园土65%~75%、腐熟有机肥25%~35%、N:P:K为15:15:15复合肥0.1%(重量比)。 配制的营养土宜用有益微生物菌剂水剂1500倍,或50%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浇湿,再加盖透明 塑料薄膜堆制30 d以上。要求基质或营养土含水量,以手捏成团、一触即散为度,pH值6.5~7.0, 疏松、保肥、保水、营养全面,无病菌、虫卵、杂草种子等。将配制好的基质或营养土置于育苗容 器中。 5.2.4 育苗容器 早熟栽培和早春设施栽培宜采用50孔育苗穴盘;秋延后设施栽培宜采用口径8 cm×8 cm、10 cm ×10 cm等规格黄营养钵。 5.2.5 种子消毒 播种前精选种子、晒种,并采用温汤浸种或药剂消毒。 5.2.5.1 温汤浸种 将种子置于55 ℃~60 ℃温水中浸泡15 min~20 min,自然冷却后浸种催芽。 5.2.5.2 药剂消毒 采用0.1%高锰酸钾溶液浸种15 min~20 min,清水洗净后再浸种催芽。 5.2.6 浸种催芽 种子经消毒后在室温下用清水浸种4 h~6 h,捞出洗净,置于28 ℃~30 ℃恒温箱中催芽。挑 选露白的种子分批播种。 5.2.7 播种 2 DB3308/T 055—2019 露白种子直接播于浇足底水的育苗容器中,营养钵育苗的每钵1粒,覆盖1.0 cm~1.5 cm厚营养 土;穴盘育苗的每穴播种1粒,再覆盖1.0 cm~1.5 cm厚基质。播种后覆盖新的透明地膜,低温季节 2 加盖小拱棚保温,高温季节覆盖2层遮阳网降温。每667 m 大田用种量150 g~200 g。 5.2.8 苗床管理 5.2.8.1 温湿度调控 播种后苗床温度25 ℃~30 ℃。幼苗顶土后立即除去贴面的薄膜。低温季节育苗,50%以上出苗 后白天应撤除所有覆盖物;高温季节育苗,幼苗顶土后撤除全部苗床覆盖物。幼苗出土后,子叶带 帽的秧苗应于清晨人工辅助脱壳。苗期白天最适宜温度25 ℃~30 ℃,夜晚温度控制在15 ℃~ 20 ℃。棚内相对湿度宜保持70%~80%,注意加强通风换气。 5.2.8.2 水肥管理 苗期适当控制浇水。低温季节宜在晴天上午10时后浇水,高温季节宜在早晨浇水。根据秧苗长 势,后期浇水可结合追肥,每50 kg水加尿素75 g。定植前4 d~6 d,适当通风、控温、控水、控肥 进行炼苗。 5.3 壮苗标准 子叶完好,下胚轴粗壮、叶色浓绿、无病虫害;穴盘苗根系将基质包裹;春季苗龄30 d~35 d, 秋季苗龄10 d~15 d。 5.4 定植前准备 5.4.1 土壤消毒 2 2 2 每年夏天进行闷棚或土壤消毒。撒施石灰氮50 kg/667 m ~60 kg/667 m 或石灰200 kg/667 m ~ 2 250 kg/667 m ,密闭大棚5 d~7 d后开棚。利用石灰氮消毒的时间必须在定植前30 d以上。 5.4.2 整地施基肥 2 定植前15 d以上整地施基肥,每667 m 施腐熟有机肥750 kg~1000 kg、15 N∶15 P2O5∶15 K2O 复合肥50 kg~75 kg,或商品有机肥500 kg~750 kg、15 N∶15 P2O5∶15 K2O复合肥30 kg~45 kg。 深耕20 cm~30 cm。冬季定植前10 d~15 d整畦铺膜;夏季定植前1 d~2 d作畦;8 m宽大棚筑6畦, 畦宽80 cm,沟宽40 cm,每畦铺滴灌带1条。 5.5 定植 5.5.1 定植时间 低温季节选择晴暖天定植;高温季节宜阴天或晴天傍晚定植。不同栽培方式定植期见表1。 5.5.2 定植密度 2 行距1.2 m,株距40 cm~45 cm,每667 m 栽1000株~1300株。 5.5.3 定植方法 秧苗带土带药移栽,栽后浇定根水,盖小棚膜或遮阳网等控温控湿。将滴灌管调整到距离秧苗 基部5 cm~8 cm,用泥土将定植孔密封。 5.6 田间管理 5.6.1 温光管理 定植后适当通风增加光照,夜温不低于12 ℃。通过通风、覆盖薄膜或其它栽培措施调节温度。 “圆葫”系列品种不同生长期生长适宜温度指标见表2。 3 DB3308/T 055—2019 表 2 “圆葫”系列品种不同生长期适宜温度 生长期 白天(℃) 夜间(℃) 苗 期 20~30 15~20 缓苗期 25~30 20~25 营养生长期 25~30 20~25 开花结果期 25~30 15~20 5.6.2 摘除老叶 生长前期原则上不摘叶;中期摘病叶不摘功能叶;后期重点摘老叶、黄叶、病叶。摘叶后选用 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等药剂喷雾保护,预防病害发生。 5.6.3 肥水管理 生长期间保持土壤湿润,避免积水。“圆葫”系列品种需肥量较大,每采收1~2次需追施48% 2 高钾低氮硫酸钾型复合肥1次。每次施用16 N∶6 P2O5∶26 K2O高钾低氮硫酸钾型复合肥7 kg/667 m ~ 2 10 kg/667 m 。春季栽培施肥掌握前控、促中后期;秋季栽培施肥掌握重前期、促中期、保后期的 原则。 6 病虫害防治 6.1 主要病虫害 主要虫害有蚜虫、烟粉虱、潜叶蝇等;主要病害有白粉病、病毒病、灰霉病等。 6.2 防治原则 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采用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化 学防治为辅”的治理原则。 6.3 防治方法 春季栽培,4月底播种育苗,5月上旬定植;秋季栽培,8月上中旬直播。 6.3.1 农业防治 与非瓜类作物轮作2年以上,有条件的实行水旱轮作。控制好大棚内的温湿度和土壤含水量;改 善光照和气体条件;及时清理残枝败叶和杂草,消除和减少侵染性病虫害的传染源。 6.3.2 物理防治 6.3.2.1 设施防护 大棚放风口使用防虫网封闭,覆盖塑料薄膜、防虫网和遮阳网,进行避雨、防虫栽培,减轻病 虫害的发生。秋延后设施栽培采用22目~25目防虫网防护。 6.3.2.2 黄板诱杀 4 DB3308/T 055—2019 2 悬挂黄板诱杀蚜虫、烟粉虱等害虫,每667 m 悬挂规格25 cm×40 cm的黄板25张~30张。 6.3.3 化学防治 加强病虫害发生动态的监测,适时科学用药。农药使用应符合GB/T 8321(所有部分)和NY/T 1276 的规定。推荐农药配方等详见附录A.1。生产过程中严禁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 7 采收 7.1 采收标准 鲜食嫩瓜,一般雌花开放后7 d~12 d、单瓜重300 g~400 g为采收适期。 7.2 采收时间 每天上午9点之前采摘。 7.3 采收方法 用手捏住嫩瓜柄底端与主蔓交接处轻轻一拧,即可摘下,留瓜柄1.5 cm~2 cm。避免用剪刀等 刀具采收。 8 生产档案 8.1 建立田间生产档案 对生产技术、病虫害防治及采收中各环节所采取的措施进行详细记录。 9 “圆葫”系列品种标准化生产模式图 “圆葫”系列品种标准化生产模式图见附录B。 5 DB3308/T 055—2019 AA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圆葫系列”品种主要病虫害防治 表A.1 “圆葫”系列品种主要病虫害防治方法 农药种类 常用农药使用 稀释倍数 最多施用次数 防治方法 安全间隔期 (d) 29%吡萘•嘧菌酯 SC 3000 倍 2 喷雾 3 20%呋虫胺 SG 1500 倍 2 喷雾 5 病毒病 5%盐酸吗啉胍 SP 400 倍 1 喷雾 5 灰霉病 50%

pdf文档 DB3308-T 055-2019 西葫芦“圆葫”系列品种生产技术规程 衢州市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9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9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3308-T 055-2019 西葫芦“圆葫”系列品种生产技术规程 衢州市 第 1 页 DB3308-T 055-2019 西葫芦“圆葫”系列品种生产技术规程 衢州市 第 2 页 DB3308-T 055-2019 西葫芦“圆葫”系列品种生产技术规程 衢州市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13 02:29:48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