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43.140
CCS T 83
T/ZZB 3029—2022
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减震器
Shock absorber for motorcycles and mopeds
2022 - 12 - 15发布 2022 - 12 - 31实施
浙江省品牌建设联合会 发布 团体标 准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T/ZZB 3029—2022
I 目 次
前 言 ................................ ................................ ............ II
1 范围 ................................ ................................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 .... 1
3 术语和定义 ................................ ................................ ........ 1
4 基本要求 ................................ ................................ .......... 1
5 技术要求 ................................ ................................ .......... 2
6 试验方法 ................................ ................................ .......... 5
7 检验规则 ................................ ................................ .......... 6
8 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 ............................ 7
9 质量承诺 ................................ ................................ .......... 8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T/ZZB 3029 —2022
II 前 言
本文件依据 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 规定编
写。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浙江省品牌建设联合会提出并归口管理。
本文件主要起草单位:浙江永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本文件参与起草单位:雅迪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深圳台铃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立马车业集团有限公
司、台州市黄岩区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秘书处。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赵国勇、方骏红、沈跃剑、 王建敏、吕必中、殷玉网、屠丽丹、吴希兰。
本文件评审专家组长:应仁爱。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T/ZZB 3029—2022
1 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减震器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减震器的基本要求、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
装、运输和贮存及质量承诺。
本文件适用于由弹簧、阻尼器及连接件组成的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减震器(以下简称“减震器” ) 。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 1239.2 冷卷圆柱螺旋弹簧技术条件 第2部分:压缩弹簧
GB/T 6461 金属基体上金属和其 他无机覆 盖层 经腐蚀试验后的试样和试件的评级
GB/T 11379 金属覆盖层 工程用铬电镀层
QC/T 62—2021 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减震器
3 术语和定义
QC/T 62—2021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 基本要求
4.1 设计研发
4.1.1 具备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对产品的外形、总成结构进行产品设计及工艺设计的能力 。
4.1.2 具备对弹簧的尺寸、刚性进行设计的能力。
4.1.3 具备对阻尼器结构进行设计的能力。
4.2 原材料与零部件
4.2.1 零部件材料力学性能应符合表 1的要求。
表1 力学性能
零部件 指标 要求
弹簧 刚性偏差 /% ±6
吊环 抗拉强度/kN ≥15
铝筒 静态破坏强度(轴向) /kN ≥15
4.2.2 采用符合GB/T 1239.2 要求,极限偏差等级不低于 2级的减振弹簧。
4.3 工艺与装备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T/ZZB 3029 —2022
2 4.3.1 具备工作筒半 自动焊接 、数控加工中心 、数控复合机床等加工设备 。
4.3.2 具备减振器半自动装配生产线。
4.3.3 采用注油、压装、封口等组装工艺进行整体组装。
4.4 检验检测
4.4.1 配备高低温试验箱、多速程控示功机、双动疲劳试验台、弹簧拉压试验机、转鼓耐久试验机等
检测设备。
4.4.2 具备出厂检验项目及温度特性、疲劳性能的检测能力。
5 技术要求
5.1 一般要求
5.1.1 前减震器自由长度允许偏差为± 1.5 mm,后减震 器自由长度允 许偏差为± 1.0 mm。
5.1.2 电镀层和涂层表面应光滑、平整、色泽均匀。
5.1.3 焊缝应平整、均匀,不得有焊瘤、烧蚀、夹渣、裂纹、气泡及飞溅物等缺陷。
5.1.4 无论平放或者倒置,减震器均不应有渗漏油。
5.1.5 前减震器和后减震器阻尼器在压缩、伸长过程中,应动作灵活,不得卡滞,不应有金属撞击声
和异常摩擦。
5.2 强度
铆接、折边封口、螺纹连接、焊接等部位,减震器在产品图样和技术文件规定的拉伸、压缩负荷下,
应无破损、断裂。
5.3 弹簧性能
5.3.1 静特性
减震弹簧特性应符合以下要求:
a) 考核指定高度下的负荷时,在考核刚度段 20 %~80 %范围内选取变形量,减震 弹簧负荷的极限
偏差为± 6 %;
b) 考核刚度时,在考核刚度段 25 %~75 %范围内选取变形量,减震弹簧刚度的极限偏差为± 6 %;
c) 通常以指定高度下的负荷考核减震弹簧静特性,也可选刚度,但二者不能同时考核。
5.3.2 永久变形
将减震弹簧压缩至最大工作负荷连续 3次后,其永久变形不应大于试验前自由高度的 0.3 %。
5.3.3 疲劳性
减震弹簧以工作行程连续试验 2×105次后,不应有裂纹、断裂,其永久变形量不应大于试验前自由
高度的2%。
5.4 阻尼器特性
5.4.1 示功特性
阻尼器阻力应符合下列要求: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T/ZZB 3029—2022
3 a) 示功图图形应正常 ;
b) 前减震器 阻尼器缓 冲阻力不应小于复 原阻力的 200 %;
c) 阻尼器阻力公差应符合表 2、表3的规定;
d) 如有特殊要求,应测试 V=0.1、0.3、0.5(0.6)、0.7、1.0 m/s时的阻力。
5.4.2 速度特性
阻尼器在各规定速度下的复原、压缩阻力允许偏差按表 2、表3的规定。
表2 普通摩托车减震阻尼器不同速度下的阻力公差
项目 前阻尼器
m/s 后阻尼器
m/s
0.3、0.5 0.3、0.5
普通车减震器a 复原阻力 Ff/N ±(13%Ff+20) ±(11%Ff+20)
压缩阻力 Fy/N - ±(18%Fy+20)
a 普通摩托车包括普通轻 便摩托车。
表3 运动、赛车摩托车减震阻尼器不同速度下的阻力公差
项目 前阻尼器
m/s 后阻尼器
m/s
0.3、0.5 0.1 0.3、0.5
运动车减震器 复原阻力 Ff/N ±(10%Ff+20) ±(10%Ff+20) ±(8%Ff+20)
压缩阻力 Fy/N ±(18%Fy+20) ±(15%Fy+20) ±(12%Fy+20)
赛车减震器 复原阻力 Ff/N ±(7%Ff+20) ±(7%Ff+20) ±(5%Ff+20)
压缩阻力 Fy/N ±(15%Fy+20) ±(13%Fy+20) ±(10%F y+20)
5.4.3 温度特性
阻尼器在不同温度下的阻力相对于 20 ℃±3 ℃时的阻力衰减率按表 4的规定。
表4 阻尼器不同温度下的阻力衰减率
试验温度
℃ 阻力变化率
复原阻力衰减率 εf
% 压缩阻力衰减率 εy
%
100 ≤25 ≤30
80 ≤20 ≤25
60 ≤15 ≤20
40 ≤10 ≤15
-10 ≥-95 ≥-100
-20 ≥-200 ≥-250
5.5 静摩擦力
5.5.1 不施加侧向力的静摩擦力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T/ZZB 3029 —2022
4 减震器静摩擦力应符合产品图样和技术文件规定。
T-ZZB 3029—2022 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减震器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1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1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思安 于 2023-04-21 13:19:39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