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o file download
(19)中华 人民共和国 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 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 号 202111652784.2 (22)申请日 2021.12.3 0 (71)申请人 南京王庭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 211800 江苏省南京市江北新区浦口 大道28号万汇城(北区)02幢210室 (72)发明人 刘昂昂 柏青  (74)专利代理 机构 南京苏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 所(普通合伙) 3241 1 代理人 柳强 (51)Int.Cl. H05K 7/20(2006.01) (54)发明名称 一种汽车智能座 舱域控制器及控制系统 (57)摘要 本发明涉及车辆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汽 车智能座舱域控制器及控制系统; 控制器本体设 置于座舱域壳体的内部, 温度传感器 设置于座舱 域壳体的内部侧壁, 降温组件位于座舱域壳体的 上方, 两组减震组件分别相对设置于控制器本体 的两侧边, 通过控制器本体设置于座舱域壳体的 内部, 在控制器本体在长期运作时, 会产生较多 的热量, 部分的热量便通过座舱域壳体两侧边设 置的散热窗处散出, 且内部的温度传感器便对其 进行感应, 随后, 便启动上方的降温组件对其进 行及时散热降温, 从而便对控制器本体进行保 护, 延长使用寿 命。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5页 附图4页 CN 114206083 A 2022.03.18 CN 114206083 A 1.一种汽车智能座 舱域控制器, 其特 征在于, 所述汽车智能座舱域控制器包括座舱域壳体、 控制器本体、 温度传感器、 降温组件和减 震组件, 所述控制器本体设置于所述座舱域壳体的内部, 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座舱 域壳体的内部侧 壁, 所述座舱域壳体的两侧 边具有多个散热窗, 所述降温组件与所述座舱 域壳体固定连接, 并位于所述座舱域壳体的上方, 所述减震组件的数量为两组, 两组所述减 震组件分别相对设置 于所述控制器本体的两侧边; 所述降温组件包括降温箱、 冷风转换器、 进风管、 吸风管、 风机和出风管, 所述降温箱与 所述座舱域壳体固定连接, 并位于所述座舱域壳体的上方, 所述进风管与所述降温箱连通, 并位于所述降温箱的上方, 所述冷风转换器设置于所述降温箱的内部, 所述吸风管 的数量 为两根, 两根所述吸风管 的一端分别与所述降温箱连通, 两根所述吸风管 的另一端分别与 所述风机连通, 所述出风管的数量为两根, 两根所述出风管的一端与所述风机连通, 两根所 述出风管的另一端分别插 入所述座舱域壳体的内部 。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智能座 舱域控制器, 其特 征在于, 所述降温组件还包括冷风扩散筒, 所述冷风扩散筒的侧壁设置有多个通孔, 所述冷风 扩散筒的数量为两个, 两根所述出风管分别与所述冷风扩散筒连通, 并位于所述座舱域壳 体的内部 。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智能座 舱域控制器, 其特 征在于, 所述降温组件还包括过滤网, 所述过滤网与所述进风管固定连接, 并位于所述进风管 的内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智能座 舱域控制器, 其特 征在于, 每组所述减震组件包括支撑板、 缸体、 弹簧、 塞块、 抵持杆和抵持板, 所述支撑板与所述 座舱域壳体固定连接, 并位于所述座舱域壳体的内部侧 壁, 所述缸体设置于所述支撑板的 侧边, 所述 弹簧设置于所述缸体的内部, 所述塞块设置于所述弹簧的侧边, 所述抵持杆的一 端与所述塞块固定连接, 所述抵持杆的另一端贯穿所述缸体, 并与所述抵持板固定连接, 所 述抵持板位于所述控制器本体的侧边。 5.如权利要求 4所述的汽车智能座 舱域控制器, 其特 征在于, 每组所述减震组件还包括橡胶垫, 所述橡胶垫与所述抵持板固定连接, 并位于所述抵 持板的侧边。 6.一种汽车智能座舱域控制器的控制系统, 包括权利要求5所述的汽车智能座舱域控 制器,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信号采集模块和信号执行模块, 所述信号采集模块设置于所述座 舱域壳体的内部侧壁, 所述信号执 行模块设置 于所述控制器本体的侧边。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114206083 A 2一种汽车智能座舱域控制器及控制系统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车辆技 术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汽车智能座 舱域控制器及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0002]目前, 现有的汽车座舱内部电子电气结构较为松散, 各个功能往往相互独立, 各个 系统由不同厂商进 行开发。 每个系统都有自己的采集器、 处理器和执行器, 系统数量多所需 的执行器多, 线束较长, 增加了线束成本和硬件成本。 造成了信号的重复采集, 增加了通信 总线的负担同时 降低了实时性。 单个部件之间独立化导致收集的信息无法进行综合处理, 不能根据整车运行 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处 理, 驾驶员和乘客乘坐体验得不到提升 。 [0003]现有的汽车智能座舱域控制器在长期使用 后, 由于散热效果不佳, 无法对其进行 及时散热, 导 致内部器件高温损坏, 从而影响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智能座舱域控制器及控制系统, 旨在 解决现有技 术中的汽 车智能座舱域控制器在长期使用后, 由于散热效果不佳, 无法对其进 行及时散热, 导致内部器件高温损坏, 从而影响使用寿命的技 术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 本发明采用的一种汽车智能座舱域控制器及控制系统, 所述汽 车智能座舱域控制器包括座舱域壳体、 控制器本体、 温度传感器、 降温组件和减震组件, 所 述控制器本体设置于所述座舱域壳体的内部, 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座舱域壳体的内 部侧壁, 所述座舱域壳体的两侧边具有多个散热窗, 所述降温组件与所述座舱域壳体固定 连接, 并位于所述座舱域壳体的上方, 所述减震组件的数量为两组, 两组所述减震组件分别 相对设置 于所述控制器本体的两侧边; [0006]所述降温组件包括降温箱、 冷风转换器、 进风管、 吸风管、 风机和出风管, 所述降温 箱与所述座舱域壳体固定连接, 并位于所述座舱域壳体的上方, 所述进风管与所述降温箱 连通, 并位于所述降温箱的上方, 所述冷风转换器设置于所述降温箱的内部, 所述吸风管的 数量为两根, 两根所述吸风管 的一端分别与所述降温箱连通, 两根所述吸风管 的另一端分 别与所述风机连通, 所述出风管的数量为两根, 两根所述出风管的一端与所述风机连通, 两 根所述出风管的另一端分别插 入所述座舱域壳体的内部 。 [0007]所述控制器本体设置于所述座舱域壳体的内部, 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座舱 域壳体的内部侧 壁, 所述降温组件设置于所述座舱域壳体的上方, 在所述控制 器本体在长 期运作时, 会产生较多的热量, 部分的热量便通过所述座舱域壳体两侧 边设置的所述散热 窗处散出, 且内部的所述温度传感器便对其进行感应, 随后, 便启动上方的所述降温组件, 所述降温组件便能够对其进行及时散热降温, 从而便对所述控制器本体进行保护, 延长使 用寿命。 [0008]其中, 所述降温组件还包括冷风扩散筒, 所述冷风扩散筒的侧壁设置有多个通孔, 所述冷风扩散筒的数量为两个, 两根所述出风管分别与所述冷风扩散筒连通, 并位于所述说 明 书 1/5 页 3 CN 114206083 A 3

.PDF文档 专利 一种汽车智能座舱域控制器及控制系统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1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1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专利 一种汽车智能座舱域控制器及控制系统 第 1 页 专利 一种汽车智能座舱域控制器及控制系统 第 2 页 专利 一种汽车智能座舱域控制器及控制系统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4-03-19 02:00:24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