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o file download
文库搜索
切换导航
文件分类
频道
仅15元无限下载
联系我们
问题反馈
文件分类
仅15元无限下载
联系我们
问题反馈
批量下载
(19)中华 人民共和国 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 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 号 202111662664.0 (22)申请日 2021.12.3 0 (71)申请人 金盘电气集团 (上海) 有限公司 地址 200000 上海市青浦区汇金路9 99号 (72)发明人 谭覃 付国红 (74)专利代理 机构 上海老虎专利代理事务所 (普通合伙) 31434 代理人 葛瑛 (51)Int.Cl. H05K 7/20(2006.01) (54)发明名称 一种新式水冷板及水冷板的加工 工艺 (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式水冷板, 包括水冷板 下板体和水冷板上板体, 所述水冷板下板体与水 冷板上板体之间连接有四个呈矩形分布的对接 块, 且水冷板下板体的外壁上插接有四个与对接 块相对应的对接螺栓, 且对接螺栓贯穿水冷板下 板体和对应的对接块连接, 所述水冷板下板体和 水冷板上板体的外周上电镀有氧化膜层, 所述水 冷板下板体的内腔中通过螺栓连接有多个呈等 间距分布的下导流柱, 且水冷板上板体的内腔中 通过螺栓连接有多个呈等间距分布的上导流柱。 该新式水冷板及水冷板的加工工艺, 提高水冷效 率, 在水冷板表面增加微弧氧化膜层, 满足散热 要求同时起到绝缘作用, 使水冷电气产品设计尺 寸和重量都更小, 最大程度发挥水冷产品的优 势。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3页 CN 114340346 A 2022.04.12 CN 114340346 A 1.一种新式水冷板, 包括水冷板下板体(1)和水冷板上板体(2), 其特征在于: 所述水冷 板下板体(1)与水冷板上板体(2)之间连接有四个呈矩形分布的对接块, 且水冷板下板体 (1)的外壁上插接有四个与对接块相对应的对接螺栓, 且对接螺栓贯穿水冷板下板体(1)和 对应的对接块连接, 所述水冷板下板体(1)和水冷板上板体(2)的外周上电镀有氧化膜层 (3), 所述水冷板下板体(1)的内腔中通过螺栓连接有多个呈等间距分布的下导流柱(4), 且 水冷板上板体(2)的内腔中通过螺栓连接有多个呈等间距分布的上导流柱(5), 且多个上导 流柱(5)与多个下导流柱(4)呈交错分布, 所述上导流柱(5)插接在 对应两个下导流柱(4)之 间, 且上导流柱(5)的外周与对应的两个下导流柱(4)的外周相贴合, 其中一个所述下导流 柱(4)的一端设有进水端, 远离进水端的所述下导流柱(4)的一段设有排水端, 所述下导流 柱(4)的外周上开设有与进水端相适配的导流腔, 导流腔的内腔 中通过螺栓连接有导流板 (6), 所述上导流柱(5)的外周与导流腔相适配的安装腔, 安装腔的内腔中通过螺栓连接有 引流板(7), 所述进水端、 导流腔、 安装腔和排水端形成换水道, 所述下导流柱(4)和上导流 柱(5)的外周上开设有两个呈对称分布的备用插接孔(8), 且对应两个备用插接孔(8)之间 插接有扰流柱(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式水冷板,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导流柱(5)插接在对应 的两个下导流柱(4)之间, 且上导流柱(5)的外周上与对应两个下导流柱(4)之间粘接有密 封垫, 形成密封状态的换 水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式水冷板,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导流柱(4)和上导流柱 (5)的导流腔和安装腔形成水平向的S型换水道, 所述导流板(6)和引流板(7)的外壁上开设 有多个呈等间距分布的调节孔, 且调节孔的孔径与进水端的孔径相适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式水冷板, 其特征在于: 所述扰流柱(9)的端均一体成 型有连接 头, 且两个连接 头插接在对应的备用插接孔(8)的内腔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式水冷板, 其特征在于: 所述扰流柱(9)的外周上开设 有多个呈环形阵列分布的扰流柱(9), 且扰流柱(9)的内腔中开设有连接 螺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新式水冷板, 其特征在于: 所述扰流柱(9)通过连接螺纹 连接有外 部导流板。 7.一种新式水冷板的加工 工艺, 其特 征在于: 该新式水冷板的加工 工艺的步骤如下, S1: 选择导热性能和铆接性能良好的铝合金板, 作为水冷板主体的原材 料; S2: 将挑选好的铝板进行一体冲压形成水冷板下板体(1)和水冷板上板体(2), 并且加 工内部的部件下导 流柱(4)和上导 流柱(5); S3: 将加工好的各个部件进行 逐渐固定, 并且进行密封检测; S4: 在温度10 ‑90摄氏度的环境下, 对检测完毕后的水冷板的本体的外周电镀氧化膜 层, 实现水冷板 本体的加工 。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新式水冷板的加工工艺, 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S4采用微 弧氧化技术, 在水冷板表面形成致密的微弧氧化膜层, 微弧氧化技术中的微弧氧化液选用 含有一定金属或非金属氧化物碱性溶 液, 且碱性溶 液包括硅酸盐、 磷酸盐和硼酸盐。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新式水冷板的加工工艺, 其特征在于: 所述微弧氧化膜层 为厚度20 ‑30微米的氧化铝镀层, 具有良好的绝 缘性和散热性。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114340346 A 2一种新式水 冷板及水冷板的加工 工艺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电子设备冷却部件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新式水冷板及水冷板的加 工工艺。 背景技术 [0002]传统的水冷板散热方案, 线圈内部导体材料通入电流, 线圈本体发热, 该热量需要 通过线圈内部的水冷板通过热传递等过程导出线圈外部, 由于水冷板本体采用金属材料加 工, 与外部水路连接后处于接地位置, 和线圈导体间形成较高的电位差, 所以水冷板和导体 间需要增加绝缘纸进 行隔离。 该方式使用过程中具有如下缺点: 绝缘纸本身是隔热材料, 较 厚的绝缘纸会影响水冷板散热, 降低水冷效率; 绝缘纸和水冷板间无法完全贴合, 绕制过程 中会产生空气缝隙, 空气热阻较大, 影响整体的水冷散热效率; 绝缘纸在绕制过程中可能出 现材料破损等现象, 导线和水冷板接触会形成短路, 影响产品的电气性能。 并且在水冷过程 中, 一般从水冷板的内腔中设有引水道, 从而提高水冷板本体的散热效率, 而引水道在较长 时间的引流过程中, 流速过 快, 与内部 接触的时间相对较少, 影响 冷却效果。 [0003]因此针对这一现状, 迫切需要设计和生产一种新式水冷板及水冷板 的加工工艺, 以满足实际使用的需要。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式水冷板及水冷板的加工工艺, 以解决上述背景技 术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 本 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式水冷板, 包括水冷板下板体 和水冷板上板体, 所述水冷板下板体与水冷板上板体之间连接有四个呈矩形分布的对接 块, 且水冷板下板体的外壁上插接有四个与对接块相对应的对接螺栓, 且对接螺栓贯穿水 冷板下板体和对应的对接块连接, 所述水冷板下板体和水冷板上板体的外周上电镀有氧化 膜层, 所述水冷板下板体的内腔中通过螺栓连接有多个呈等间距分布的下导流柱, 且水冷 板上板体的内腔中通过螺栓连接有多个呈等间距分布的上导流柱, 且多个上导流柱与多个 下导流柱呈交错分布, 所述上导流柱插接在对应两个下导流柱之间, 且上导流柱的外周与 对应的两个下导流柱的外周相贴合, 其中一个所述下导流柱的一端设有进水端, 远离进水 端的所述下导流柱的一段设有排水端, 所述下导流柱的外周上开设有与进 水端相适配的导 流腔, 导流腔的内腔中通过螺栓连接有导流板, 所述上导流柱的外周与导流腔相适配的安 装腔, 安装腔的内腔 中通过螺栓连接有引流板, 所述进水端、 导流腔、 安装腔和排水端形成 换水道, 所述下导流柱和上导流柱的外周上开设有两个呈对称分布的备用插接孔, 且对应 两个备用插接孔之间插接有扰流柱。 [0006]优选的, 所述上导流柱插接在对应 的两个下导流柱之间, 且上导流柱的外周上与 对应两个下导 流柱之间粘接有密封 垫, 形成密封状态的换 水道。 [0007]优选的, 所述下导流柱和上导流柱的导流腔和安装腔形成水平向的S型换水道, 所说 明 书 1/4 页 3 CN 114340346 A 3
专利 一种新式水冷板及水冷板的加工工艺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9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赞助3元下载(无需注册)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9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赞助3元下载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4-03-19 02:00:10
上传分享
举报
下载
原文档
(530.0 KB)
分享
友情链接
GB-T 549-2017 电焊锚链.pdf
SAE_2001-01-2902_Factors Affecting Fuel System Certification Against Lightning Hazards.pdf
GB-T 29242-2012 信息安全技术 鉴别与授权 安全断言标记语言.pdf
tc260 网络安全标准实践指南 信息系统灾难备份实践指引 2022.pdf
GB-T 16553-2017 珠宝玉石 鉴定.pdf
DB31-T 329.1—2019 重点单位重要部位安全技术防范系统要求 第1部分:展览馆、博物馆 上海市.pdf
GB-T 20979-2019 信息安全技术 虹膜识别系统技术要求.pdf
TTAF 044-2019 Android应用质量技术要求及评分细则.pdf
DB44-T 1769-2015 电动汽车用电子设备可靠性试验方法 广东省.pdf
GB-T 36030-2018 制药机械(设备 在位清洗、灭菌通用技术要求.pdf
GB/T 36073-2018 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评估模型.pdf
T-CI 146—2022 智慧教室 基于云网边端协同的 教学评价体系技术指南.pdf
T-QGCML 1698—2023 金属成分智能分析系统.pdf
GB-T 43557-2023 信息安全技术 网络安全信息报送指南.pdf
GM-T 0120-2022 基于云计算的电子签名服务技术实施指南.pdf
艾瑞咨询 移动应用技术趋势白皮书.pdf
GB-T 11264-2012 热轧轻轨.pdf
T-CDJC 003—2022 交联聚乙烯卷材浮筑楼板隔声保温系统应用技术标准.pdf
NB-T 10165-2019 矿用本质安全型电动球阀.pdf
YD-T 4043-2022 基于人工智能的多中心医疗数据协同分析平台参考架构.pdf
1
/
3
9
评价文档
赞助3元 点击下载(530.0 KB)
回到顶部
×
微信扫码支付
3
元 自动下载
官方客服微信:siduwenku
支付 完成后 如未跳转 点击这里 下载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
微信(点击查看客服)
,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